瑶不是瑶族自称,是其他民族对瑶族的称呼。称之“瑶”是汉语从“尤” 字直译,并非《宋史·蛮夷列传》记载“蛮德摇者……不事赋役,谓之徭人” 和《岭外代答》记载的“徭人者,言其执徭役与中国也”而得名。繁杂的瑶族他称,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瑶族散居世界各国。广西桂北,如刚成立的荔浦市,桂林市兴安、全州、灵川、恭城、龙胜、平乐、永福各县和临桂区黄沙及宛田乡都分布有瑶族。瑶族能歌善舞,风情浓郁,文化多元,有多彩多姿的民族节庆和独特的民俗, 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宛田和黄沙两个瑶族乡早在南宋时, 就已盛行“岁首祭盘瓠”“十月朔日,各以聚落祭都贝大王”的祭祀活动“盘王节”。
临桂区境内的瑶族,大多散居在越城岭余脉,以服饰可分“蓝靛瑶”“红头瑶”“白线瑶”“黑瑶”和“沙瑶”;共十二姓,盘、赵、黄、邓等, 统称“十二盘瑶”,又称“过山瑶”。两个乡的瑶族同胞都过“盘王节”“尝新节”“晒衣节”和“药王节”;此外,宛田瑶族还有独特的“禁风节”。
《禁风节》
禁风节,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举行,是宛田瑶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宛田瑶族乡距城区四十公里,是临桂瑶族人口最多的乡。禁风节在该乡庙坪街举行,前后持续三天,辐射周边村寨。历史上,庙坪街只有壮、苗、汉等民族,无瑶族同胞居住,为何在这里举办瑶族禁风节?这与瑶族祖先迁徙历史有直接关系。
史载,当地瑶族祖先是明景泰或天顺年间(1450—1464),从广东韶州府乐昌县海洋坪迁移而来,至今已五百多年。据说在大规模迁徙中,瑶族同胞经海南岛与广东之间海面时遭遇台风,祖先向玉帝许愿。玉帝下令海龙王、风婆婆不许兴风作浪。于是, 风平浪静,瑶民一帆风顺地漂洋过海。正月二十是许愿的日子,各家各户都不许弄出响声,否则就会犯忌,招来不测。
瑶族歌舞颂太平。因此,后来每逢农历正月二十,瑶族同胞都禁风禁声,敬奉风神。周边几十里内的瑶族群众皆关门闭户,走出村寨,聚集到没有瑶族同胞居住的庙坪街举行各种庆典和祭祀,并延续至今。禁风节活动项目有上刀山,下火海,舞狮摆龙,唱彩调, 热闹非凡。青年男女则在这天物色自己的意中人。瑶族能歌善舞,情感丰富。夜幕降临, 青年男女对唱山歌,传递绵绵情意。瑶民们以山歌传情言志为媒,劳作时唱歌,农闲时也唱歌;高兴时唱歌,失意时也唱歌。过去, 当地曾流传“发财早不如生仔早”的民谚。受传统观念影响,青年男女早婚早嫁习以为常,是山歌的“马拉松”和“沙龙”助他们喜结良缘。
今年八十多岁的赵秀友,和妻子赵兰香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山歌王”。夫妻两人从十多岁就会唱山歌,不但才思敏捷,出口成章,而且嗓音特好,能够连续对唱几天几夜, 战无不胜。除了每年在禁风节上唱,一年四季七村八寨,只要有红白喜事,新居落成等重大活动,都能看到夫妻俩和别人PK 山歌。
赵文贵也是瑶乡有名的“山歌王”。为满足笔者等人的猎奇心,赵文贵特地清唱《盘瑶十二姓》歌,虽然曲调不太多变,但内容丰富,娓娓动听:
十二盘瑶宗支系,
先祖源于会稽山,
漂洋过海历风险,
迁徙此地时已长。
扳着手指数完盘瑶十二姓,山歌王又唱道:
长男顶宗取盘姓,
启隆名列第一房,
长女招夫成婚配,
排列名定赵才昌。
赵文贵告诉笔者,宛田瑶族乡唱山歌喜结连理的男女青年,比比皆是。瑶民们还利用禁风节的契机,外出访亲会友,参观学习汉族生产生活方式;汉族同胞则向瑶民购买山货,向瑶民学习打猎和生产技能。
民国及以前,禁风节由庙坪街周边各村长、族长轮流负责策划,组织安排节目, 筹集资金;新中国成立初期庙坪街归龙胜县管辖,活动由庙坪人民公社组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宛田瑶族乡和临桂区也拨出相应资金作为瑶民们的节日经费。
时至今日,禁风节已演绎为团结的盛会, 欢乐的盛会;也是当地村民的“农具节”, 青年男女的“爱情节”,中外宾客的“旅游节”。
《盘王节》
盘王节,也称“跳盘王”和“还盘王愿”, 是桂北各地瑶族同胞纪念祖先的盛大节日。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各地瑶族盘王节,多在秋收后至春节前的农闲,但时间不一。一九八四年八月,来自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北京、武汉七省市的瑶族干部和学者代表,在南宁举行商定瑶族节日座谈会,一致倡议盘王节为瑶族统一节日,时间定为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此倡议得到国内瑶族人民的认同。至此,各地盘王节时间趋于一致。
关于盘王节的来历,据临桂瑶族同胞称,相传盘王暮年时上山狩猎被羚羊顶下山岩, 夹在梓木杈致死。子孙们寻回盘王遗体,用梓木和羚羊皮制成长鼓,跳盘王舞,打长鼓, 厚葬盘王。后瑶族先民迁徙过海,遇风浪受阻, 船只不能到达彼岸。危急中,瑶民在船头许下“盘王愿”,盘王显灵,派五旗兵马暗中相助,瑶民们顺利渡海。所以盘王节上,“盘王歌”和“还愿歌”是雷打不动的节目。
宛田瑶族乡和黄沙瑶乡还“盘王愿”, 也可在这几种情况下举行:丰收之年,日期自定;按当地习俗,瑶族男性一生中也要举行一次还“盘王愿”仪式。当日,主要内容是祭盘王,祭堂挂有盘王像,设有祭坛。祭祀活动在三响铁炮声中开始,众人踏着鞭炮烟雾和红屑,奉上诸如猪头、糍粑、雄鸡、美酒、水果等供品。祭祀仪式后,族长给大家唱盘王歌,歌词叙述盘王的种种业绩。在歌声中,众人缅怀盘王,神情庄重肃穆。
瑶舞太平。宛田瑶族同胞结婚办喜事时的“还愿歌”,唱法独特,先由师公独唱或领唱, 后分别由三个男音和三个女童跟唱。唱“还愿歌”的女童,穿戴艳丽头饰和服装,由伴娘引领按规定线路在堂屋和大门外边走边唱, 辅以钹、笛、响板和长鼓等伴奏。“还愿歌” 结构严谨,字数工整,每句不超过七个字。内容除较为详尽地叙述瑶族历史和迁徙情况外,还热情洋溢地赞颂祖先的美德和英雄业绩。歌中唱道:
来到厅堂慢慢唱,细把盘王唱一回,
唱歌先把盘王敬,糯酒香甜敬六杯。
猪头敬头打猎围,没有猪头打猎围,
青山树木叶青翠,走去青山打猎围。
不放苍鹰不放犬,看清蹄迹把兽追,
摆起笼车做埋伏,赶起野猪关笼内。
割下猪头桌上摆,不能空去拍手归,
糍粑粽子安桌上,七串铜钱放一堆。
桌边酒缸放一个,穿衫拜请盘王回,
…… ……
次日清晨,瑶族同胞们在阵阵锣鼓鞭和唢呐声中,迎来更欢乐的一天。众人聚集在广场中“跳盘王”,“跳”即舞,“跳盘王” 是载歌载舞,感谢盘王恩德,娱悦盘王,并祈求盘王保佑子孙安泰,四季发财。盘王舞为四男子执长鼓,在神台左前方围成一圈, 以不同步伐绕圈起舞,四女子在神台右前方席地而坐,唱盘王歌助兴,铜锣、皮鼓、唢呐、牛角等乐器同时伴奏。盘王舞的动作,主要以再现瑶族先民开荒种地、伐木拉锯、播种收割和夯土盖房等情景,富于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充分体现瑶族人民勤劳朴实、豪迈刚毅的民族品性。舞蹈中伴唱的盘王歌节拍明朗,风格别具,围观人群不时发出喝彩声。
赵明才,十七岁随父学艺,是当地有名的活地图和记事本,足迹遍布十村八寨和邻近的黄沙瑶族乡,也去更远的龙胜县和灵川县帮忙料理老人寿宴、小孩满月等。在红白喜事和各种祭祀活动中做礼生,负责迎来送往。他还有一绝技,即跳长鼓舞。闲谈之余, 赵明才把红绸带往脖子上一挂,为我们表演在瑶民中失传多年的长鼓舞。他手舞足蹈, 动作轻盈,舞姿曼妙。一米长的腰鼓,在他手里或上下,或前后左右,发出“嘭、嘭、嘭” 的悦耳声响。
每年,“跳盘王”的歌声舞影汇成欢乐海洋。盘王节活动,从准备到庆贺法事前后贯穿全年,内含多层次、多品种的民俗文化, 是临桂区瑶族最具特色的文化活动。
盘王节内容丰富,是瑶族同胞欢庆娱乐的民族节日。新中国成立前,盘王节以娱祖、娱神为主并兼有娱人成分,后以娱人为中心, 保留部分娱祖、娱神元素,重在“唱”和“跳”, 以歌舞娱祖、娱神、娱人。盘王舞作为具有悠久历史、浓厚生活气息的原生态传统舞蹈, 在桂北各县区属稀有文化旅游资源,极具观赏性和开发利用价值。
《尝新节、晒龙袍和药王节》
桂北各地还流传“尝新节”“晒龙袍”和“药王节”的民族节庆。瑶族尝新节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亦称“天节”。始于北宋。传说某年,宋真宗赵恒于农历六月初六称上天赐给他一部“天书”,命百姓祈拜,遂定此日为“天观节”,并在泰山岱庙建一大殿,称“天双殿”。“天节”虽已被逐渐遗忘,但六月六是来自古代热闹而有趣的节日,瑶族同胞在这天“祭田祖”,感谢田地山川的养育之恩。
史载:“六月六日,农家祭田祖”,各瑶家习惯于把女儿带回来的鸡鸭杀好煮熟, 后舀一碗到田边供奉田神,焚化纸钱;回来路上,遇着再熟的人都不说话。瑶族所祭祀的神祇有寨神、家神、水神、风神、雨神、雷神、树神、山神等。对生产中的每一个过程如狩猎、砍山、采集、耕地、撒种、插秧、收割、吃新米和建谷仓等,都要占卦吉日, 举行祭祀。尝新节这天,瑶族同胞用新米在锅内煮小半锅米饭,先敬天,供后将饭粒撒到屋背上;再敬狗,让狗吃上第一碗饭,然后才按长幼次序,分吃新米饭。
瑶族尝新节,俗称“吃新节”。和仡佬族、苗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同胞们一样, 瑶族“尝新节”是每年即将进入秋收时举行, 届时,瑶胞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先由寨老或师公带领童男童女到附近田间地头采新,摘成熟的谷物瓜果,挂放古树下,然后杀猪宰羊杀鸡,用整鸡、猪头、羊头、九串猪肉和二十四碗饭祭祀祖先和神灵。族人按辈份尊幼排列,跪拜祖先,师公口诵经书,用竹鞭指五谷六畜教识,众人如学生状毕恭毕敬地跟读。祭毕,放土炮、鞭炮进行扫寨、演傩戏、唱山歌、耍拳术,寨老用谷筛盛鸡、肉、酒, 将拴有红辣椒和青蒜的竹竿插在田间地头, 以示送祖。其间,瑶族同胞还举行放生活动, 主要是野生动物及鱼类。
瑶族同胞散居的大瑶山,海拔高,湿气重,温度低。一年四季瑶族同胞大多围坐火堂, 烤火叙旧。“晒龙袍”民俗节,是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这时瑶民们翻箱倒柜,倾其所有, 把家中衣物晾晒于木楼四周,一来可解除衣物湿气和霉味,二来借机向左邻右舍展示家底。
端午节,江南水乡流行赛龙舟,宛田和黄沙瑶族同胞们则过药王节。大瑶山飞禽走兽和各种植被齐全,河流滩多道弯落差大, 不宜乘船划舟;当日,各村寨的采药高手, 把自己积月累日在大瑶山挖采来的中草药, 集中展销推介。药王节是瑶族医生展示其行医治病的拿手戏,也是村民们交流、切磋养身保健之道的美好时光。
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文明突飞猛进,瑶族同胞们的尝新节、晒龙袍和药王节已渐渐淡退出他们的生活,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