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是一座历史古城,如今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都出自这里。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邯郸学步、胡服骑射、负荆请罪、惊弓之鸟、梅开二度、纸上谈兵、黄粱一梦,等等。今年夏天,应友之邀去了一次邯郸,并走进了邯郸市永年区。在这里,我有幸结识了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宋福如,在为这位农民企业家事业点赞的同时,也为他通过阅读和学习,积累下的语言所折服。
企业发展的同时,宋福如把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他修复了广府古城墙,建设了东关村、甘露寺、冰雕艺术展、民风民俗展览馆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推动了几千人就业创收,助推广府成为5A 级景区。工业反哺农业,支持东街村民生发展,东街村3000 口村民免费享受新农合、新农保,为60 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养老金,每年发放近百万斤米面,让全体村民免费吃粮。近年来,为广府旅游开发、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投入6 亿多元。
在公司的展览馆内,宋福如深情地写下:历史长河,浩浩荡荡,我们要以排除万难的豪气干一番大事业,以感天动地的心灵去打造一片精神乐园。用爱拥抱每一天,用心感动每个人,把冬天推远,把春天拉近,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把熊熊的火炬交给下一代,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国人,成为社会上可敬、可爱的人,让我们一起以豪迈的激情,去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
在广府古城的城墙铸钟上,宋福如写下了感言:苍天之高,大地之厚;无限追求,无限希望;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创造环境,造福广府。我说宋总的语言经典时,他说这都是农民语言。然而,就是这样的农民语言,却潜藏着积极向上的力量。
2600 多年历史的广府古城景区现为国家5A 级风景旅游区,是国家级湿地保护公园。广府古城墙周长4522 米,高12 米,宽8 米,完整保存着两座瓮城,六道城门,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记载于春秋,兴盛于隋唐,建府于明清,被誉为“北国小江南”。
有资料记载,广府古城共经历过四次修城史,一是隋末唐初时为夏王窦建德之国都,记载为防御而增修土城,周长六里二百四十步。二是元代郡守王伟将城墙规模扩建至九里十三步。三是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知府陈俎加砌青砖条石,修为砖城。四是2004 年至2009 年,宋福如组织千人大会战,用工33 万人次,经过6 年的奋斗,重新修复了九里十三步的古城墙,修复九座城楼及东西两瓮城,至今共累计投入近2 亿资金用于保护修复古城墙。
修复后的广府古城气势宏大,雄伟壮观,成为国内唯一可在城墙上观光的古城。宋福如修复广府古城,为广府留下了无私奉献、拼搏、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他是广府古城修复的第四人。
华夏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我们的祖先依赖土地繁衍生息,围绕土地制造工具,进行劳作,孕育了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农耕文化不仅赋予中华文化重要特征,也是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普及农耕知识,推进移风易俗,古城民风民俗展览馆由此而设。
广府古城民风民俗展览馆占地5000 ㎡,建筑面积3800 ㎡,共分24 个展示厅,分别为:农耕展示厅、古水利展示厅、古交通展示厅、古礼盒展示厅、古灯具展示厅、古家具展示厅、古建筑展示厅、古纺织展示厅、古商贩展示厅、古计量器展示厅、老手工业展示厅、老厨具陶器展示厅、石器展示厅、中药店、老茶馆,等等。
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几行大字: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勤劳智慧的祖祖辈辈经历了风霜雨雪的沧桑岁月,一步一步走向今天的文明、进步、辉煌……这是宋福如为该馆所做的一个高度的概括。有限的展厅,无尽的记忆, 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苍茫的岁月给我们留下了不尽的情思,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走进广府古城东街村民风民俗文物展,就走进了历史的深处。
目前世界上有150 亿亩盐碱土壤,中国有15 亿亩盐碱土壤,都可以变成人类宝贵的资源。宋福如研制的有机硅功能肥经过六年时间,几十万亩的试验示范,成功地治理了盐碱土壤。在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之一的吉林白城,白茫茫的盐碱土壤,千年不毛之地,使用有机硅功能肥种植水稻,当年实现亩产1027.8 斤,达到和超过当地良田的水平;第二年亩产达到1257.8 斤,超过了良田的水平,成为治理盐碱土壤“一年变良田,二年创高产”的奇迹。
六年来,在甘肃、河北、天津、内蒙古、新疆、吉林、江苏等盐碱区域应用有机硅功能肥,使盐碱土壤恢复健康,焕发青春,产生新的生命力。为保障18 亿亩耕地占补平衡,创造了需要的空间。
我与宋总相见的时间很短,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但是从短暂的接触中,却为他的创业精神、人格魅力所感动。1950 年8 月出生的他,走起路来仍健步如飞。他对我说,所有成绩的取得,都是从学习中来,从阅读中来,从生活的经验和对祖国的热爱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