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稿电话:0431-81686158

TOP

木鱼岛
2022-11-03 14:13:17 来源: 作者:林文楷 【 】 浏览:1023次 评论:0
12.5K

    秭归新县城江边上有座木鱼岛。对于其他临近水边的城市而言, 一座小岛也没什么非要提及的,但秭归县不同,不能失去木鱼岛。没有了木鱼岛,秭归这座新县城,就失去了太多的光彩。秭归是屈原故里, 木鱼岛则宛若其中的一颗明珠,为秭归县在当代延续和传播屈原文化提供了无穷的活力。

    木鱼岛顾名思义,形如木鱼,一头从东边的江心中拱起来,一头向西连着秭归城。这样的结构性景观,在万里长江周边是绝无仅有的。即使遍观全国,如此奇特而美妙的城市景观也是十分罕见的。

    与其说木鱼岛是一座岛,不如说它是一条通往江心的路。岛立大江, 又不碍江水的长流不息。岛身则贯穿了一条通途大道,从新县城的中枢所在地县政府,再到屈原祠、山水龙城……缓缓而下划成一条斜线,非常便利。因此,来新县城游玩的人一直颇多,尤其是晴好天气的周末。当地的人们上岛,纯粹是为了放松。平时忙碌于办公室、工作间、工厂流水线繁重而单调的工作,难得有空,来到这座直贯江心的小岛,则会感受到另一种生活的滋味,在怡情漫步中,把生活中的琐碎暂放一边, 细细体味闲适的意趣。身旁是一碧江水,周身环绕着路边竹木花草的翠绿与清香,遇上熟面孔点下头,驻足打声招呼,互相回以微笑,在这样的一路风景之中,即使是心怀沉重,也会逐渐放下,变得轻松愉悦。这处世外桃源,给来到秭归的人们带来明净和安慰。而这样的一个休闲疗养胜地,对人们却毫不吝啬,免费开放,想到这里,令人在观赏风景之余,内心也多了几分感慨。游木鱼岛还有一个特别的好处,这也是我的新发现——没有蚊子叮咬。一年四季,不管你何时来,不管你是在路上散步,还是在凉亭、花木草丛间闲坐休息,都不会有蚊子咬你。在易于蚊蝇滋生的地方,这真是一个奇异的现象。

    木鱼岛三面环水,向外连着一座大桥。其上游不远处是航运停泊码头。码头上泊着几艘漂亮的游船,和游人一样,在荡漾的江水中若即若离,显得极其悠闲。这里因地处三峡大坝正上方,除了每年一度的端午节举办祭屈原赛龙舟活动,再没有其他的船只停泊。无论冬夏春秋,木鱼岛常年游人众多。三弟住在新县城,居所在上坡不远处,站在房屋露台上,小岛尽收眼底。我每年都会来他家许多次,无论何时,木鱼岛上都是游人如织,没见清淡过。偶尔大雨淋漓,不能走路, 或是雾雨过重看不到行人的情境也是有的, 但少之又少。木鱼岛面积不是很大,岛上没有高大的建筑,也没有多少大树,但种有不同的花木。高挑劲节而又疏离的竹子,微风起时竹叶摩擦如丝丝雨声,很是灵动。我在其他地方不止一次听到微风下的竹叶摩挲, 但声音中都缺乏这种灵动之感。平处有一些桃花,朵很大,色红艳,都做了修剪。这些桃花是专供观赏的品种,花谢了也不见桃果, 花开甚是夺人眼球,有些人在花间留影。偶尔也有小姑娘趁人不太注意摘一朵,但她们不会去折枝,更不会刻意地拿在手上招摇。湖面的广阔,江水的碧蓝,小岛的平坦,竹子疏离,人面桃花,一切如此安然,一切如此美好,这就是木鱼岛。

    儿时的一个初夏,我和几个小伙伴到茅坪来玩,过茅坪河,穿过古集镇,还是孩童的我们,总想把临县这个既远又近的集镇看个透彻。往上面走,隔一条小溪是一道长岭, 涉水不易,要走好多路程才能过去。小溪, 堆煤炭的码头,再往上到了街市尽头,只能到此为止。那是我和木鱼岛的初见。

    长岭被小溪隔断,形成前后两个凸起的山包,前面的要高出许多,伸进漫漫江流, 似长江饮马。山包上满是林木,有高大的油松和阔叶花栎树,油松墨绿,花栎树嫩青。岭下周围是几层农田,走近可见,沙滩上的油菜籽割后留下半米长的梗桩,焦褐色的元豆角搂(峡江人说收割元豆叫作搂)后拢成了一小堆一小堆的,正待收回去脱粒,迟了就会被上涨的江水吞没。河泛滩涂地不用翻耕不用施肥,只要把握住点种时机即有收获, 这是源于农民劳作的智慧。沙滩往上的田块或如镰刀,或如锅铲,或如罗盘,长短不等, 大小不一,盘绕长岭山包。小麦齐刷刷地青黄,麦兜间隙点播了花生,出苗整齐,散开了三五叶瓣,隔水可觑。这些叶瓣在麦梗下静静地躺着,盼望着小麦早一天收获,自己才能出人头地全见天日。山包上的松树翠盖华荫,偶尔有几只白鹳飞来树上落脚。江边有一大片竹子,油绿新竹还没展叶,嫩弱的前端弯弯地朝向江水如鱼竿。竹下有几尊花岗石叠摞,有如坐人。风儿吹得鱼竿摇曳, 就生出了姜太公钓鱼的联想。见有路人前来, 我们遂问其此地何名?路人是一个衣衫古朴残破的老者,颧骨高而清瘦,面有菜色,看到我们颇为亲切,仿佛对待自家的小孙子, 饶有兴致地跟我们说了一大堆,但都不着边际。老人家当时没说这里是木鱼岛,只是指着前面临江边高的说大包,后面稍矮的说小包。不知怎的,而今我还会想起他,且不时会和屈原大夫联系到一起,或许是那个形象, 会让我想到《渔父》中那个形容枯槁的屈原吧。

    父亲早年参加长航打渣包(炸江中的焦石),给我讲秭归县,讲三茅两坪的见闻, 说他在这一带作业时,听见过大包、小包树林中有啄木鹳鸣叫,把树啄得梆梆梆地响,似和尚诵经敲击木鱼。

    后来老茅坪集镇淹了,木鱼岛没淹。那时的记忆里,岛上除了道路草坪和一些小的花木,还有一座凉亭,在断桥东边当初的大包上。置了条凳,供人落座歇息,也有人卖茶水、冰激凌、冰糖葫芦、点心的。隐约记得当年树木中有一座小石屋,黑黢黢的,没有道路,没有炊烟,没有鸡鸣狗吠,像是被人弃掉荒废了。后来数次来到这里,始终是这幅景象。有一年冬天,树木落了叶,听到斫伐梆梆梆的声音,如啄木鸟般,就是有人在林中伐木,应该是烧炭用的。如今想来,或是有别的用途,比如做盖房的檩子, 锯成木板做器具,当然,这都只能是猜想了。我一度很想念这里,可能是因那高颧骨的清瘦老者漫无边际的交谈,也可能是因父亲在这里工作过,有他打过的渣包,听过啄木鹳啄木头梆梆梆的声音,和他讲述的三茅两坪及屈原的故事。

    弹指间几十年过去,再来木鱼岛是和小弟,这次登临岛上感受则又不同。顺着整齐的道路往前走,在一个交叉口碰上一个简便的书摊,只有一方小凳两只纸箱。左右江水入目,远处一汪平湖。悠悠江风拂面,行人驻足倍感惬意。小书摊是临时性的,出摊时间并不固定,我能碰上只是一种偶然。售卖的则是摊主自己出的书、签名,以及秭归其他本地作家的作品。摊主见我驻足,问:买一本?我刚拿起一本,小弟便抢着说道:我哥也是写书的。摊主愕然。互通姓名,才知彼此原来是多年的网友。聊了一阵没谈及买书,向他告别,摊主一如老朋友般热情,立起身来送我,目送至很远。同为业余作者, 我知道当下出书难,售书更难,创作出书全凭一种爱好。聊老大半天也没买本书,我心里有愧,他却没事儿一般。这般耽误人家时间, 自然是不大合适,但摊主不求功利、重视情谊的君子之风,却使我油然生出了敬意。

    和小弟散步聊闲,随走随拍周围的风景, 见到一堵石墙。这石墙砌在东向道侧,阔二尺余,高不过一米,凭依可坐,靛青石片一色的新鲜。又有数竿弱竹临水,半隐半透, 一眼望去,动人心弦。我依靠石墙,背对大江拍了几张照片。此情此景,依恋不舍,只求多留一会儿。小弟一边朝东缓缓而行,一边谈着天南地北,忆旧事聊家常。我们都是有阅历的人了,无处不是话头。其中流连与思念杂糅,如丝如缕扯不完牵不尽,而究竟聊了些什么,之后也记不清了。

    少时初来,现在又往。老茅坪镇淹没, 新县城大起,赫然发展出相当规模。正所谓山平水阔大城浮,旧时大小包,今朝休闲地, 沧海桑田,变化如幻梦。数十年时光于无声无息中倏忽而逝。不免嗟吁: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我很在意木鱼岛。

    我想,当地的秭归人会比我更为在意。


(发表于《参花》2022年,9期下

想看更多散文,可订购当期或订阅《参花》 

咨询电话0431-81686158,咨询QQ2201137863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shenhuagxx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重庆森林 下一篇门前杏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