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稿电话:0431-81686158

TOP

现实主义视域下《烟火漫卷》的温情书写
2024-08-02 09:14:18 来源: 作者:周芮冰 【 】 浏览:195次 评论:0
12.5K

   迟子建关注着哈尔滨这一都市中平凡人的生存百态,以充满温情的笔法书写了都市中的人与物,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人物生命中的微末小事和悲欢离合。小说延续了迟子建一贯的创作风格,温情的关怀贯穿作品始终。小说中的人物都试图去超越现实苦难, 在人性善良的光辉中去追寻生活的美好。同时,迟子建也在小说中再次审视了城乡文明, 追寻现代文明的出路。

 

一、温情的苦难现实书写

 

   陈晓明曾说,苦难在文学艺术表现的情感类型中,从来就占据优先的等级,它包含着人类精神所有的坚实力量。苦难是一种总体性的情感,最终极的价值关怀,说到底它就是人类历史和生活的本质。对于现实苦难的书写构成了《烟火漫卷》的主旋律, 迟子建以其现实的视角、温情的笔调深入描绘着哈尔滨这座城市中人物的真实生活状态, 生动刻画其爱与恨、贫与富,着力揭露人物日常生活背后隐藏的内容。

   迟子建用大量的笔墨去描绘这座充满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城市的真实面貌,以及这座城市中各异的人生。小说的主人公刘建国几乎一直生活在哈尔滨,城中各类人物都在为生活奔波,也都面临着生活中的各种苦难。刘建国一生没有娶妻生子,他倾尽半生只为寻找丢失的孩子——铜锤,以及曾经无意间伤害过的武鸣。刘建国的人生几乎定格在丢失铜锤的灰暗清晨和伤害武鸣的悲凉黑夜, 迟子建在刘建国日复一日的寻找中,在无限的希望与失望中叙写他生活的苦难。小说中刘建国的哥哥刘光复亦生活在现实的苦难之中。晚年的刘光复身患绝症,本就身处苦难之中,再加上妻子的离开和儿女的疏远,更是增加了刘光复的痛苦与不幸。但是迟子建没有止步于书写他们现实的苦难,而是以自己独特的温情表现了他们悲痛背后的别样意义。对于刘建国而言,虽然他一生都在寻找铜锤,但这份寻找其实已经变成了他对于自我苦难的一种排解,无尽失望的背后同时也蕴含着未知的新的希望。当小说中许多人都逐渐变成利己主义者时,刘光复却并没有随波逐流,他努力地追寻着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他无时无刻不惦念他生活的这片土地,记得自己曾经的热爱、辛勤与努力,即使在生命的尽头,他仍然渴望拍摄东北工业发展史的纪录片,这份渴望几乎变成了他心中坚定的信仰,成为他消解病痛的途径。透过刘建国、刘光复兄弟俩的人生,我们不难发现,迟子建企图向人们传递苦难背后的力量,在苦难经历中不断磨炼,收获成长的力量,让生命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让人生如歌漫卷。

   迟子建始终坚持对辛酸生活的温情表达, 她对于现实苦难的着力叙写,不是为了无限渲染苦难带来的悲与痛,而是企图透过苦难现实用温情之光唤起人们生与爱的希望。当下的文学作品热衷于聚焦社会现实,特别是关注现实中的苦难与不幸,但往往过于犀利和冷峻,常常忽视温情。现实苦难与温情人性的割裂是当下文学的一大问题,也是众多作家难以避免的怪圈。事实上,现实中的苦难与不幸正需要温情的力量,方能生机勃发。当许多作家致力于书写苦难时,迟子建却追逐着人性的温情微光,正如她自己在书中写道:悲伤和苦难之上,从不缺乏人性的阳光。 

 

二、温情的人性之善诠释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学界对于人性善恶的问题就争论不休。以孔子为代表的性善说,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老庄支持自然人性论。面对这一问题,迟子建有着她自己独到的理解,她不单纯地认为人性本恶或者人性本善。她不否认恶的存在,但她总认为恶的产生是有原因的,不是凭空而生,并且恶可以转化为善。另一方面,迟子建坚信人性有着更多善的方面,即使存在恶,也可以通过善去感化、去转变。

   在小说《烟火漫卷》中,黄娥这一人物的塑造就充分体现着迟子建对人性之善战胜恶的温情书写。黄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 她不是一个纯善之人,她有着恶的一面。丈夫卢木头莫名失踪,而真相正与黄娥有关。从丈夫失踪这一方面来看,黄娥无疑是恶的。但是黄娥又有着善良、纯真、朴实的一面,当她和刘建国一起开爱心护送 车时,她总是给刘建国煲汤,感谢他对于她们母子的帮助。正因如此,迟子建并没有直接批判黄娥,而是让黄娥自己意识到其恶的一面,在寻夫的过程中一步步地进行自我忏悔。这样的温情处理方式正是因为迟子建内心坚信人性之善的转化作用,她希望通过人的内心道德约束与自省,进而使那些恶人 认识到自己的恶,并将恶转换为善。黄娥的转变不仅仅依靠她自己性本善的力量,还有着他人之善的帮助。小说中刘建国、翁子安等人的出现,使得黄娥发现自己对人世间还存有留恋,唤起她生的欲望。正是因为翁子安对她温暖的关爱和细致的呵护,以及刘建国等人对她暖心的照顾与帮助,人性之善的温暖光辉重新照亮了黄娥人生的道路,所以黄娥最后选择继续活下去,重新回到原来的生活地——七码头,去陪伴儿子杂拌儿和去世的丈夫。

   小说中还有很多人性之善的温情书写。迟子建以其温暖的笔触,给了丢失儿子的刘建国无尽的关怀,刘建国身边的人用他们的善良照亮着他的阴影,谢普莲娜对他一直很照顾,并没有因为铜锤的丢失而一直责怪他; 哥哥刘光复也没有因为他是日本遗孤而厌恶他,相反,他一直守口如瓶隐瞒真相,害怕刘建国知道自己的身世后痛苦不安。同时, 刘建国也用他被唤起的人性之善温暖着其他人。他尽心尽力地做好爱心护送这一工作, 为众多病人带去温情和光明,他在护送途中负责敬业、热情善良,使得无数病友记得他的好,许多人点名要坐他的车。刘建国在中年时终于正视了自己的恶,希望尽力弥补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他回到当初犯错的湖边, 寻找那个男孩,决定用他人生剩下的时光陪伴精神失常的武鸣,为自己赎罪。除了正面描写人性之善,迟子建也会从反面书写人性之善。通过翁子安舅舅的事情,道出人其实是存有良心的,也侧面反衬出人性善良的一面。翁子安舅舅可以永远不说出孩子被偷一事,因为并无人知道他的所作所为,但他在生命的最后还是选择向刘建国坦白真相,反映了人内心深处还是善良的,人性之善难以违背。可见,人性的善良具有莫大的温暖作用, 可以使人从恶转善。评论家李建军认为,缺乏对小说中人物的尊重和同情,乃是当代中国小说的一个严重而普遍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迟子建给予了小说中的人物足够的温情和关怀,也正是因为迟子建的这份真切温情,才让她的小说散发着人性之善的光辉, 充满着无限温情的书写,照耀着书中的人物, 也温暖着每一位读者。

 

三、温情的城乡文明审视

 

   进入21 世纪,世界在积极快速地向现代化、城市化迈进,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国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一样走向了爱德华·格莱泽口中的城市的胜利。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在这样的现代文明环境下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刘小枫认为:从形态面观之,现代现象是人类有以来在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知识理念体系和个体群体心性结构及其相应的文化制度方面发生的全方位秩序转型。因此,城乡文明之间的冲突也备受当代文坛作家们的关注与重视。

   小说《烟火漫卷》中城市文明与乡村传统文化价值的冲突”“农民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正是迟子建关注的问题。黄娥的种种行为就显示出了城乡文化价值之间的矛盾,在思想、价值观、行为等诸多方面的冲突。黄娥从七码头来到哈尔滨,她几十年的生活习惯使得她惯于让一点利给顾客,她认为这是实惠真诚的行为,是应该的。但是, 黄娥却为此屡次被商家辞退,因为她这样的思维方式显然违背了现代城市的思维方式。显而易见,来自农村的黄娥更多地具有乡村社会中的思维特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相对忽视经济利益,但城里却是现代社会商业化市场化的思维模式,讲究规矩和利益。黄娥的这一行为直接反映出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之间存在的矛盾现象。

   在小说《烟火漫卷》中,像黄娥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这类处在城乡中间地带的群体,虽然他们的身体已从乡村来到城市, 但积年累月的乡村思维模式使他们在精神上难以快速地融入城市生活,造成了身在城中,思在乡中的尴尬局面。从黄娥的身上, 我们可以清晰地洞察出这类处于城乡中间地带人的行为观念模式。他们一方面保留着乡村社会中原有的特性,另一方面又渴望快速融入城市生活,但是曾经的那些思想已经在他们的头脑里深深扎根,一时之间难以更新换代;但城市中的新思想新文明又时时刻刻排斥着那些乡村的旧思想旧文明,所以这种矛盾就使得这类人在城乡角色的转换中不断碰撞。小说中不只黄娥一人,还有从不同地方来到榆樱院的小刘、大秦、小米等等, 他们都是处在城乡角色转换困境中的人。其实,不论是城市的现代化文明,还是乡村的旧有文明,都各有利弊、优缺,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正如黄娥因为让利于客丢了工作, 却又因坚韧固执、吃苦耐劳的品性不断能找到新的工作。迟子建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她在对城乡文明审视的过程中,没有过分批驳或偏袒谁,而是以温情的笔触、客观的姿态去冷静思考,正面描绘城乡的不同却不作评价,迟子建试图以客观现实的书写去激发读者内心的思考,思考在社会日益现代化的发展与城市化不断推进的时代,城乡文明之间的种种矛盾与冲突,以及这些矛盾冲突的出路何在。城市与乡村是一个有机体,只有二者可持续发展,才能相互支撑。其实对待城市和乡村,二元对立是不可取的,城乡应该融合发展,努力构建新型城乡一体化关系,实现乡村重塑和城市重构,以真正的现代性、文明性为城乡共同的追求目标,迟子建也正是希望城市和乡村能够相互支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烟火漫卷》中迟子建通过自己温情的审视与反思,让读者在领略城乡不同风貌、体会城乡不同生活的过程中, 加深了对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发展未来的思索。

 

四、结语

 

   《烟火漫卷》是一部聚焦当下城市群众生活的长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迟子建延续了她一贯的创作特色,将独特的人文温情渗入创作,书写现实生活百态,从不同的角度展现这座城市,以及那些在现实中挣扎却又笃定坚实的平凡人物。在现实书写方面, 迟子建以她细腻的日常生活描绘,生动形象地再现出现实中的苦难;在人物的塑造上, 她融入特有的温情关怀,着力刻画现实生活中人性的善良温暖;在现代文明的审视与反思中,迟子建以她温暖而又现实的视角,展开了对于现代城乡矛盾冲突的深思和考量。在这些温情书写地相互交织中,迟子建完成了对哈尔滨这座城市人与事的现实书写,并流露出对人性善良温暖的深深呼唤和对城乡文明矛盾的深深反思,从而使《烟火漫卷》中塑写的人事物既有深刻的现实感,又有细腻的温情感和反思的责任感。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shenhuagxx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航行的永无乡—浅析孙频小说《海.. 下一篇浅析《平凡的世界》之乡土情结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