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首次记载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之间动人的爱情故事,这段生动曲折的传奇故事,以其独特的文化意味和审美情趣,刺激了后世戏曲作家的创作灵性,影响了古代戏曲创作的诸多方面,成为一个影响深广的文学母题、戏曲母题。后世关于相如文君故事的诸多小说、戏曲皆基于此,呈现出共性的文学主题、叙述模式与人物形象。后经《西京杂记》《华阳国志》《文选》《玉台新咏》等史传杂记及民间传说的丰富和完善,二人的爱情故事得以全面扩充,故事要素基本定型,成为后世才子佳人小说竞相模仿的对象。唐传奇是唐代出现的新的小说体式,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为中国古代小说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时期涌现出的诸如《离魂记》《任氏传》《柳毅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等一大批才子佳人题材传奇,成为唐传奇中最具光彩的部分。本文主要探究唐传奇《霍小玉传》中才子佳人题材对《史记》中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爱情故事的承继,以期从文学史发展的角度厘清其创作源头,并丰富对才子佳人小说的研究。
二、相如文君故事的敷衍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最早记载于司马迁的《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之中,在该传中,司马迁用短小精悍的文字介绍了二人从相识到结合的过程: 司马相如因家中贫穷投奔临邛县令王吉,临邛的富人卓王孙、程郑置办酒席,邀请临邛县令和司马相如一同参加。相如听说卓王孙新寡的女儿卓文君喜好音律,“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邓,从车骑, 雍容间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文君被相如雍容的气质和精湛的琴艺所撩拨,从屏风后面窥视相如,二人通过琴声暗生情愫。司马相如派人重金赏赐文君的侍者,拜托对方帮忙传达自己的爱慕之意,于是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去到相如家后,文君才发现原来他家徒四壁,文君的父亲卓文孙得知后勃然大怒,决定不给文君一文钱,任其自生自灭。后来二人一起回到临邛,卖掉车骑,买下一家酒馆卖酒营生, 文君当垆,相如清洗器具。卓文孙听闻后觉得文君丢了自己的脸面,闭门不出,后经昆弟诸公多番劝说,卓文孙才接纳二人,并给予其衣被、钱财和仆人,二人的生活这才有所好转,最终回到成都买下田宅,安居乐业。《史记》作为一部有着强烈“实录”精神的长篇巨著,具有突出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享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誉, 再加上相如文君故事具有载于史集的真实性和鲜明的传奇色彩,因此,相如文君之间的爱情故事受到了后世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相应的完善和发展。
东汉班固在其《汉书》卷五十七《司马相如列传》中保留了相如文君故事,内容大体与《史记》无异,足见班固对相如文君故事的认同。《西京杂记》这部古代历史笔记小说集中亦记载了相如文君故事,“是相如与文君故事演变的一个重要节点”,在《史记》的基础上,对相如文君爱情故事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其中,如“既而,文君抱颈而泣, 曰:‘我平生富足, 今乃以衣裘贳酒!’遂相与谋, 于成都卖酒”,增添了二人在成都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细节;再如“文君娇好, 眉色如望远山, 眼际常若芙蓉, 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 为人放诞风流, 故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直观地描绘了文君的美貌及乐观开朗、坚强勇毅、不畏权威的性格特征; 还增加了相如负心薄情,欲“聘茂陵人女为妾, 文君做白头吟以自绝, 相如乃止”的情节,使得二人的爱情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生动, 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活有力。西晋傅玄在其《琴心赋》中有言:“齐桓有鸣琴曰号钟,楚王有琴曰绕梁,中世司马相如有绿绮”。在此, 傅玄明确指出《史记》中所载司马相如“以琴心挑之”的“琴”乃“绿绮琴”,这进一步完善了“琴挑”这一重要故事情节。南朝时徐陵在其《玉台新咏》卷九中记载了相传为司马相如所作的两首《凤求凰》,这在《史记》中并未记载,而在《玉台新咏》中始见收录, 后世《艺文类聚》《乐府诗集》等著作亦收载了这两首诗歌,并且曲词所述内容与相如文君故事的本事基本吻合,再一次增补了“琴挑”情节的细节。经过历代的增饰和不断的敷衍,至此,相如文君故事的细节已相当丰富, 框架也基本定型,大体包括琴音挑拨芳心、文君夜奔相如、文君当垆卖酒、相如文君婚变、文君白头苦吟等要素。
三、唐传奇才子佳人小说的概况
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逸事①,标志着我国古代短篇小说的成熟。唐传奇内容十分广泛,其中,反映爱情生活的传奇数量最多,这部分传奇小说即才子佳人小说。“才子佳人”一词最早见于《太平广记》卷三四四引唐李隐的《潇湘录·呼延冀》曰: “妾既与君匹偶, 诸邻皆谓之才子佳人”。才子佳人题材在历代文学中屡见不鲜,如魏晋志人志怪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等作品中都涉及这一题材。简单来说, 才子佳人小说主要描写男女爱情生活,表现爱情的真挚、纯洁、坚贞,并肯定人们对于爱情大胆追求的精神,批判封建礼教对人们的束缚,着重表现情与礼之间的激烈冲突。
唐传奇中才子佳人题材创作十分丰富, 代表作品有陈玄佑《离魂记》、沈既济《任氏传》、李朝威《柳毅传》、蒋防《霍小玉传》、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等, 这些小说的主人公都是才子佳人,创作者们大胆虚构,因文幻事,通过离奇曲折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讴歌了男女主人公美好而热烈的爱情,揭露了封建制度以及伦理纲常对女性的钳制,鞭挞了封建礼教的残酷, 表达了对女性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赞扬了男女勇敢追求爱情的勇气和决心,这些作品代表了唐传奇的最高艺术水准。“《霍小玉传》是继《莺莺传》之后的又一部爱情悲剧, 也是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描述了陇西书生李益和长安名妓霍小玉凄楚动人的爱情悲剧,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敢爱敢恨、坚强决绝的霍小玉形象,明人胡应麟评价道:“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情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之传奇,故传诵弗衰。”
四、唐传奇才子佳人题材对相如文君故事的承继
西汉时期,男人妻妾成群的现象不胜枚举。而女性的情况则截然相反,女性要严格遵守“三从四德”的伦理道德规范,在这样的背景下,卓文君新寡再嫁,且不顾父亲阻拦, 与司马相如私奔到成都,甚至还在集市抛头露面当街卖酒,这样的举动在当时无疑与社会伦理所要求的女子的行为规范大相违背。因此,后人往往视二人的爱情故事为突破封建礼教、大胆追求爱情的典范,在唐传奇才子佳人题材当中处处都有相如文君故事的影子。
(一)文学主题的承继
如前文所述,相如文君的故事旨在展现男女之间热烈自由的爱情,表现女性对爱情的渴望,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精神,赞扬了女性坚定地捍卫自己爱情的坚贞以及被负后的决绝,毫不掩饰地讽刺了变心薄情的行为。
《霍小玉传》明显继承了相如文君故事的主题。该传奇描绘了男主人公李益和女主人公霍小玉在鲍十一娘的介绍下相识、相爱的过程,歌颂了李益和霍小玉热烈而美好的爱情。李益拔萃登科后,其母私下为他和表妹卢氏定下婚约,李益畏惧母亲的威严,与卢氏结为夫妻,狠心抛弃了小玉。“我为女子, 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 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 从此永休。征痛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 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 终日不安!”小玉临终前的这段话不仅控诉了李益背弃誓言、逾期不回的狠心,也控诉了李益面对母亲不曾为二人的爱情努力争取、另娶他人的软弱,归根到底,控诉的是封建礼教对于人们的束缚。总的来说,《霍小玉传》也歌颂了最初爱情的美好,鞭挞了李益后期薄幸另娶的负心行为,批判了封建礼教,这无疑是对相如文君故事主题的承继。
(二)叙述模式的承继
相如文君爱情故事的情节可大致归纳如下:初见钟情——情定终身——历经波折—— 负心被弃,这种叙述模式对唐传奇才子佳人题材的情节设置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叙述模式方面,《霍小玉传》也非常明显地借鉴了相如文君故事。鲍十一娘介绍李益和霍小玉二人认识,李益精心梳洗打扮前去拜访小玉,足见其对约会的满心期待和欣喜之情。“若琼林玉树,互相照曜,转盼精彩射人”,鲜明地描绘出李益见到小玉时的倾心之态。“汝尝爱念‘开帘风动竹,疑是故人来’即此十郎诗也。尔终日念想,何如一见。”可见小玉亦对李益这位才子亦爱慕已久。二人相见以后,一见倾心,白绢盟约,私订终身。后李益拔萃登科,却发现母亲已暗中为自己定下婚约,“太夫人素严毅, 生逡巡不敢辞让”,于是李益便背弃了与小玉的约定。小玉变卖首饰,以期从各方探求到李益的消息,终究一无所获,伤心成疾。二人得以相见之时,小玉已对李益失望透顶, 她在临终前痛斥了对方失约背信的恶劣行径。她死后,李益的婚姻生活一直不如意,故事以悲剧收尾。可见,李益与霍小玉之间的爱情悲剧也基本上是按照初见钟情——情定终身——历经波折——负心被弃的叙述模式展开的,这正是借鉴相如文君故事情节设置的表现。
五、结语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是我国文学史上广为流传的佳话,开才子佳人题材的先河,为后世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书写经验和艺术借鉴。才子佳人题材是唐传奇中最为绚烂的明珠,在主题思想、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多方面充分汲取了相如文君故事的精华,其中,《霍小玉传》堪称学习相如文君故事的典范之作。自相如文君故事载入史集以来,这一叙述模式便对后世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诸多艺术形式活跃于文学舞台之中。合二姓以嘉姻,敦百年之静好,自古以来,拥有一段美好的爱情和婚姻便是青年男女的殷切期望,总体来说,相如文君故事在后世文学作品中的广泛流传,充分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爱情和婚姻自由的积极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