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走遍大地神州,最美多彩贵州”这句妇孺皆知的广告语, 我去过贵州有几次了,今又抵达。在贵阳待了两天,便前往心仪已久的西江千户苗寨。连亘的山脉、悠闲的云朵、蓊郁的田野……车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两百多公里路程在欣赏美景中不觉已到。
抬眼望去,四周群山环绕,重峦叠嶂,鳞次栉比的吊脚楼随山势起伏绵延。耳畔响起汩汩流水声,一条河宛如玉带,将苗寨一分为二。我一直以为,西江千户苗寨之所以叫西江,是由于西江穿寨而过,现在才知此河不叫西江,而叫白水河。西江是苗语音译,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后来陆续有其他苗族分支加入。在我眼里,千户苗寨就像一位藏在深山中的绝世美人,初见已怦然心动。
石板道古朴自然,临河一侧为木栈道。在寨子里穿行,吊脚楼形状各异、大小不一,如千万座迷宫。吊脚楼这名很形象,因楼通常建在山坡上,有高低落差。因此,只有前后分别竖立长短柱子,才能确保每层楼分别处在一个平面上,这就形成了半边着地、半边吊脚的“吊脚楼”。吊脚楼多半为三层,一楼存放农具,关养牲畜;二楼住人;三楼为粮仓。目光落在二楼,长廊轩敞,一条长凳的外围是木质栏杆。苗家女子常在此挑花刺绣,也可聊天、乘凉,因而有个贴切的名字——美人靠。房顶盖着一片片黑瓦,四个角微微翘起,连同带花纹的窗棂、厚实的木板门, 无不散发淡淡的古木香味和烟火气息。望着一栋栋吊脚楼,我惊叹其创造力,从中也感受到苗家人珍爱土地的秉性和面对生活的从容。鹅卵石镶砌的台阶高低不平,巷子宽宽窄窄。三角梅爬满了栅栏,红、粉、紫, 开得正艳。房前屋后翠竹摇曳,花草婆娑。戴着眼镜的老婆婆正埋头绣花,阳光温柔地穿过房屋间隙打在她身上。
除了吊脚楼,风雨桥也很有特色。风雨桥多建于交通要道的河流上, 通常由桥、塔或亭组成,因行人过往能遮风避雨,故名。白水河上有好几座风雨桥,如一颗颗巨大的纽扣,把两岸紧紧地连在一起。我仔细观看二号风雨桥——嘎铥僦。嘎铥在苗语里是螃蟹的意思,僦是桥之意。桥面两旁设置栏杆、长凳,形成了长廊式走道,长廊上面尽是榫卯构建的廊顶。刮风下雨时,方便行人躲雨,平时也可歇歇脚。亭子檐角翘起, 顶端雕有宝葫芦和仙鹤等吉祥物,工艺精美。无论河水湍急还是平静,风雨桥气定神闲,似在岁月中遐思。
过了一号风雨桥,眼前一派田野风光。水田中秧苗葱绿,远处山峦上的层层梯田犹如一条条绿色的丝带缠绕山腰,又如天梯,一直通往山巅上那片云。寨民们有的犁田,有的种瓜点豆,用勤劳的双手丰衣足食。路两边的店铺门面不大,一家连着一家,挤挤挨挨。银饰、牛角梳、披肩围巾、苗族乐器……琳琅满目, 无不带着厚重的历史感。苗家姑娘全身着银, 镶在头上,嵌于衣间,亮闪闪,光彩夺目。最为显眼的是银冠,缀满银片做成的花鸟,时不时发出风铃般声响,悦耳动听。苗寨人最为注重的是银饰,姑娘们把一身银饰当成美的呈现。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租赁苗族服装兼有化妆服务的店铺里挤满了游客。经过乔装打扮后的游客随处可见,个个有模有样,一路上让摄影师跟拍,当了一回“苗族人”。
小吃极为诱人,诸如麻辣米粉、原汤牛肉粉等,还有牛肉干,货真价实,我禁不住买了不少。卖糍粑的在店门口当众加工,现做现卖。一段粗大的树干被掏空,做成了木槽。只见一位苗家妇女双手拿着大木槌,一下一下地打着里面厚厚的糍粑。每打一下, 会带起一道道黏黏的白丝,细细长长。能歌善舞仿佛是苗族人身上的标签。中心广场上, 数十名身着苗族服饰的男男女女围成一个大大的圈,男子吹着动听的芦笙,女子载歌载舞,长长的裙带和满身银饰随节奏叮当作响。我仿佛听到风卷着云唱起了丰收的颂歌,金灿灿的稻谷堆满了粮仓,四处流淌苗家人的幸福和喜悦。苗寨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礼, 到此地必定要赴一场长桌宴。我们齐聚一家苗家传统美食店就餐,在狭长的桌子面前相对而坐,桌上摆满佳肴,当地人喜欢用鱼腥草炒腊肉,可我不大喜欢那味儿。最爱吃的是酸汤鱼,酸汤底料是加入多种食材熬制而成的,味道很独特。芦笙响起,盛装的苗家姑娘一边唱歌一边给客人敬上米酒。她们各拿一只碗,由高到低连成一线,最下的碗直接连着客人的碗,然后从高处斟酒,酒便流到客人碗中。如若不喝,他们会不停地围着你唱。酒歌悠扬,米酒醇香,气氛热烈,南来北往的游客,个个沉醉。
晚饭后,太阳沉到山的另一边。我到达山顶上的观景台,凭栏遥看对面,苗寨全貌尽收眼前。千户苗寨的“千户”并不夸张, 足足有一千余户人家。密密麻麻的吊脚楼比邻而居,从山脚向山顶逐一铺展,快把两座山头包裹起来,蔚为壮观。在大山的背景下, 吊脚楼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吊脚楼似在听苍山滴翠的声音,大山也在静听银饰碰撞发出的天籁之音。
天色渐暗,千户苗寨开始淡妆浓抹。起先点点灯光还不显眼,仿佛是散落在山间的星星,高高低低,明明暗暗。天空慢慢地暗下来,吊脚楼渐渐消融于茫茫夜色中,而漫山遍野的灯光闪烁,如梦如幻,简直成了灯的海洋,神秘而幽静,娇媚而迷离。万家灯火把白水河染成了五颜六色,似银河泻入深山,正合“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的诗境。回到民宿,门上挂着的红灯笼透出朦胧的光亮。我静静地坐在窗边,仰望深邃的夜空,繁星点点,一轮圆月高悬半空, 清辉洒向苗寨。我沉浸其间,久久不能入眠。
清晨,从叮叮咚咚的水声中醒来。推窗, 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炊烟袅袅,晨雾霭霭, 随风聚散,缭绕在吊脚楼之间。走出景区大门, 穿着华丽服饰的苗族姑娘,正高唱敬酒歌。拦门酒是苗寨一种古老的习俗,是主人热情好客的迎宾礼仪。由于前一天下午才抵达,所以错过了这场景。伴随着悠扬的芦笙曲调,和着古老的鼓点,婀娜多姿的苗族姑娘跳起欢快的舞蹈。拦门酒有十二道,第一道是恭喜酒,表达由衷祝福和崇尚情意。后面依次为善良酒、勤劳酒……直至最后一道美满酒,让我眼界大开。以酒拦路,喝的是牛角酒,品的是稻米香,领略的是淳朴民风,感受的是苗族真情。
西江千户苗寨,不仅有外在的风景,更有历史的敦厚,就像一件被匠心捶打千年的银饰,精美而富有内涵,散发迷人的光泽和华贵的气质。回望苗寨,我忽然想起白水河边竖立的一块大石,上面是余秋雨先生题写的一句话:“以美丽回答一切”。 这也是我的感受!
(发表于《参花》2023年,9期上)
想看更多散文,可订购当期或订阅《参花》
咨询电话0431-81686158,咨询QQ2201137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