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的春天总是来得迟些。每年农历的早春二月,春寒料峭时节, 柳枝初绽,新燕啄泥,在鲁西南一带,荠菜就开始吐露嫩芽,这是这个季节里野菜中的上品。
早春的北方大地,虽已没有了冰天雪地的严寒,但灰蒙蒙仍是这个时段的主色调。寒冬一过,蓦然回首的不经意间,枯黄的土地上,星星点点的碧绿的荠菜,破土而出报春晓,就像天上闪烁的星星,点缀着夜空,一丛丛、一簇簇装点着初春的田野。这个时候的荠菜,生命力是极强的。吹面不寒的微风过处,只需一场小雨,荠菜就会水灵灵地钻出地面,遍地萌发,挨地重生,恰似睡莲,叶子嫩绿嫩绿的,白色的小花像烂漫的精灵,抱成团,匍匐在田野里、小河旁,它是春天最早降临人间的绿色使者。初春的大地,刚刚复苏,其他的植物还冬眠在厚厚的土地里,荠菜就仙女下凡一般闯进了人们的视野。鲜活的生命给荒原大地染了一痕新绿,带给人间一派生机盎然的春意。
荠菜又名地菜,属十字花科的一年生草本野生植物。菜有节令, 早春时节的荠菜青翠欲滴,鲜嫩嫩的,清香袭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清新爽口,自古就采集作为珍美蔬菜。《诗经》上有“其甘如荠”的吟咏,可见,人们采集和食用荠菜的历史源远流长。民间对荠菜还有“三月三,荠菜赛灵丹”的说法。《本草纲目》记载:荠菜甘温无毒,明目益胃,具有和脾利水、止血的功效。看来荠菜如此受到青睐,绝非偶然。现在的人们,一提到春天的野菜,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荠菜了。“吃了荠菜,百蔬不鲜。”凡吃过荠菜者,无不为其味美而叫绝。荠菜的清香, 在这个万物凋零的季节里唤醒了人们沉睡的味蕾。
从古到今,历代文人墨客赞美荠菜的诗文也是不胜枚举,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这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了,在大诗人辛弃疾的眼里,这可是报春的使者。南宋诗人陆游“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 连思归的念头都忘却了,把自己喜嗜荠菜的心情描绘得是那样的传神。唐朝的高力士在《感巫州荠菜》中写下了“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的诗句。唐朝薛平贵和王宝钏的故事也与荠菜有关。宰相王允的三女儿王宝钏抛彩选婿,彩球被出身贫寒的薛平贵得到,婚姻却遭到了王相爷的反对。王宝钏为争取婚姻自由,不从父命, 下嫁薛平贵,被逐出家门,迁居郊外五典坡, 就是靠吃荠菜野果杂粮度日,苦守寒窑十八年,终于与从军征战立功的薛平贵团聚。薛平贵墓就在我市的嘉祥县。
上个世纪的特殊岁月,农村人家生活贫困,缺吃少穿,日子苦不堪言。尤其到了开春时节,青黄不接,吃顿饱饭成了天方夜谭。这个时期的很多农村人嘴里都生了溃疡,就是因为缺乏基本的营养补充。为了活着,老百姓只好挖野菜、摘树叶填饱肚子。春天里的野菜就成了乡亲们大饱口福的美味佳肴。这和现在的人们吃腻了肥荤厚味后,想着法子吃点新鲜清淡的野菜,调换一下口味是截然不同的。毫无疑问,挖野菜是农村孩子的“必修课”。找野菜、挖野菜对农村人来说往往是无师自通的。渗入器官的东西,是最能让人刻骨铭心的。现在一些年纪大的老人对于饥饿是有感受的。说起那时候,能吃上野菜往往是记忆深处最清晰的一幕。这个时期挖野菜的户外活动远不像有些作家笔下写得那么浪漫,那么富有诗情画意。亲历过那段日子的人都清楚,这样的日子是漫长难熬的,当时地里啥都没有。弯着腰、瞪大双眼偶尔找到一小棵野菜不免浑身颤抖,欣喜若狂,吹一吹土立刻放到嘴里,在这个幸福突然降临的时刻是不敢嚼的,只想让这清香无比的东西能在嘴里多待一会儿,生怕这宝贝儿早早化掉了。这可是春天里最现实的幸福。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吃野菜不再是为了果腹,而是一种纯粹的尝鲜。冬去春来,寒冷渐退,吃荠菜不仅可以领略自然味道,感受原野清新,也可以让冬眠的心悄然春意盎然起来。城市的人们挖野菜更多是一种体验, 特别是捂了一个冬季的人们,找一个走进春天的借口,脱掉厚厚的棉衣,和着春风的脚步,告别繁华喧嚣的都市,奔赴秀丽乡间, 踏足希望田野,品尝原生态野菜美味。选一个云淡风轻的日子,徜徉在青山绿水间享受初春的清新恬淡,用心感知春韵的空灵美好, 惬意当是如此。
近些年吃粗粮野菜成为时尚,荠菜作为商品供应到了城市的菜市场,走上了城里人的餐桌。山区种植桃树的果农还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法子,开春为桃树浇头遍水的时候,把上一年贮藏起来的荠菜种子洒在桃树下面。到桃花盛开时,树下的荠菜也长得水灵灵、嫩绿绿的了,成为踏青赏花的人们带回去的首选。
喜欢荠菜,不仅是因为它可以食用,可以药用,更因为它还具有朴实无华、坚忍执着的性格,野生野长,宁静淡然,平凡朴实, 其貌不扬,甚至有些土里土气,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在贫瘠的土地上给点阳光就绽放葱绿,哪里有土有水,哪里就是荠菜们的家。田野沟旁、溪边石隙,到处都是它执着生长的身影。荠菜不像牡丹那样富贵,也不像桂花那样飘香,更不像玫瑰那样妖娆,素面朝天, 蓬勃而不张扬,可怜而不妖媚。它是希望的使者,是早春二月最早返青的报春菜。
最爱北国的早春,因为在这个季节的阳光里有荠菜的淡淡清香。荠菜,乡村里永恒的记忆,早春里一道醇厚浓郁的风景。孔孟之乡的早春,永远属于生长于泥土之中却散发着顽强生命力的遍地荠菜香。
春天来了,走,到田野里去,到大自然中去,采摘荠菜,采撷春天!
(发表于《参花》2022年,2期上)
想看更多散文,可订购当期或订阅《参花》
咨询电话0431-81686158,咨询QQ2201137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