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如母亲温暖的手,抚摸着李光富的脸颊,他像个蹒跚学步的婴儿,双手扶着北大河岸上的金属栏杆,艰难地挪动着双脚。高玉莲不敢离得太远,推着轮椅紧紧跟在李光富的后面。
迎面走过来几个人,有人跟李光富打招呼,他只是嗯一声,并不多说一个字。人们往前走了一段,回头看到李光富还在艰难地挪步,禁不住感慨几句。
李光富走走停停,才走了五六百米,就感到力气不够用了,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滴。他停下脚步,身子靠在栏杆上,眼睛看向远处的金河大桥,嘴里喘着粗气,脸上的表情仿佛凝固了一般。自从得了那场病, 走到金河大桥就成了李光富的一桩心事。
高玉莲知道他累了,就把轮椅推过来,让他坐下来休息。李光富看了一眼轮椅,没有坐,也不理高玉莲。他用手使劲掐了一下那条不听使唤的腿,在心里恨恨地骂了一句,他妈的,太不争气了。
高玉莲心疼他,试探着说,要不你坐上,我推着你过去。
李光富看了一眼轮椅,倔强地说道,我自己有腿。
高玉莲知道他心里不舒服,便不再吭声,打开保温杯的盖子,试了下水温,把杯子递给他。李光富接过杯子喝了一口水,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唇,接着又喝了一口水,把杯子还给高玉莲。
过了一阵,李光富转身坐进了轮椅。高玉莲推起轮椅朝着金河大桥的方向走。刚走了四五米,李光富就叫她停下。高玉莲停下来,问他怎么了。
李光富口气硬邦邦地说,回家!
高玉莲说,你不是想去金河大桥吗?
回家!李光富咬牙切齿地说道。
高玉莲只好推起轮椅原路返回。李光富患病后性情大变,高玉莲摸不透他的脾气, 感觉眼前的这个人,不是和自己生活了三十年的那个人,而成了一个陌生人。
李光富是在跟自己生气,他的确想去金河大桥,但不是要去看那里的风景,他是想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废人。
一路上,李光富一言不发,耷拉着头像只斗败的公鸡。高玉莲问他午饭想吃啥,连问了三遍,他才回答说随便,啥都行。
吃饭的时候,儿子李鑫试探着问李光富, 爸,您是不是想去看金河大桥,明天正好休息, 我开车带过去。孙子也在一旁附和,说要陪爷爷去看金河大桥。
李光富没有正面接话,说自己不用他们陪。高玉莲赶紧给儿子使眼色,不让他继续说下去。
李光富心里清楚,高玉莲肯定跟儿子说了他想去金河大桥的事。他认为他们都不理解自己,他哪里是想去看桥,那座桥,他都看过无数遍了,也走过无数遍了,桥上有几根栏杆他心里都有数。他是想——唉,不说也罢。李光富假装没有看到高玉莲给儿子使眼色,他跟儿子说,吃饭吧,你有自己的事, 不用管我。
金河大桥是北大河上的一座桥。
北大河像一条玉带绕城而过,城在河南, 河在城北,北大河的名字由此而来。河里水小的时候,只有几尺宽的一条细流,与河的名字极不相称。到了夏季山洪暴发的时候, 河水则会淌满整个河道,滔滔洪水裹泥挟沙一路奔腾而来,浩浩汤汤,此时称它为大河一点不过分。
早年间,北大河上没有桥,不管是住在城里的人,还是住在城外农村的人,要想过河就得自己想办法。遇到水小的时候,人们先下到河床上,顺流找到水小的地方,年轻人一个蹦子就能跳过去,上了年纪的人和妇女儿童,只好挽起裤腿,脱掉鞋子蹚水过河。水流再大一点,跳不过去,也不敢蹚水,如果不是非过河不可,便只能放弃过河。要是遇上非得过河的事情,人们就会另想法子, 或找来识水性的骡马把自己驮过去,或找个身强力壮会水的人把自己背过去,也有人用水缸当船渡河的。但若遇到河里淌满水的时候,所有人就只有望“河”兴叹了。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因为一条国道穿城而过后,紧跟着就到了北大河,公路要穿河而过,北大河上应时建起了一座水泥桥。城里的人下乡走亲戚,乡里的人进城买东西, 不用再打听河里水大水小,更不用担心能不能过河了。这座桥,为进城出城的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成了连通城乡的一条枢纽。再后来,由于农产品进城的需要,在这座水泥桥下游一公里的地方,人们又建起了一座桥。
进入新世纪,随着城乡经济快速发展, 尤其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北大河上原来的两座桥,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了, 于是便有了第三座、第四座、第五座桥。金河大桥是北大河上最雄伟也最壮观的一座桥, 拱形的桥面如一道巨大彩虹横跨两岸,上百根斜拉钢索,从近百米高的塔柱顶端呈放射状,均匀地分布在大桥两侧,形成了两个完美的扇面,宛如太阳的光芒。
金河大桥建成通车后,很快就成了一座地标。住在城里的人,没事的时候都喜欢去桥上看看,或者开车,或者步行,或者骑着自行车,或者骑电动车。人们来到桥上,低头看桥下的流水,抬头仰望桥上的斜拉钢索, 感受着一座桥的伟岸。一些准备结婚的年轻人,还把拍婚纱照的地点选在了这里,让这座雄伟坚固的大桥见证自己的爱情。
李光富从小生活在城里,他家就住在北大河的边上,见惯了河水的涨涨落落,也见证了它的四季变化。这条河,就跟他的朋友一样,他不光熟悉它的脾性,也清楚它啥时候发大水,啥时候结冰。小时候,尤其夏天最热的那段日子,正好学校放暑假了,不用每天上学,也不用天天惦记写作业,李光富就跟小伙伴们,经常下到北大河里玩水。
瞅着河里水小,流速缓慢的时候,他们一个个脱光衣服,泥鳅一样哧溜哧溜跳到水里,让河水把自己慢慢漂到下游,然后逆流慢慢游回来。实在游不动了,就从水里爬出来, 四仰八叉躺到热乎乎的沙子上,让太阳晒着湿漉漉的光身子,玩够了,才穿起衣服回家。一个假期过去,他们一个个晒得黑不溜秋的。
稍微长大一点,知道害羞了,他们就不在城边上玩水了,要么顺着河岸往上游走, 要么顺水往下游走,到了没人的地方,才下到水里去玩。再后来,李光富工作了,下河玩水的机会更少了。
先前,北大河的两岸没有正式的道路, 只有往来行人踩出来的羊肠小道。李光富不管是跑步还是散步,来回都顺着羊肠小道走, 听着河里的哗哗流水声,他觉得是一种享受。
北大河号称母亲河,但许多年里却无人爱护这条河,挖沙车在河里常年取沙,把河床挖得千疮百孔。许多人装修房子的垃圾没地方倒,便趁着夜深人静,偷偷倒进了北大河。还有人把生活垃圾,甚至死猫死狗丢到河里。北大河的污染一度很严重。
后来,有人大代表提出建议,要保护利用母亲河,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把北大河两岸的空地利用起来,建设沿河风景带,不光可以让母亲河变美丽,还可以增加市民休闲的场所。政府部门经过考察论证,采纳了这个建议,把河岸推平整,铺了砖,建成了人行步道,又沿河修了一条滨河路,路边的绿化带里种了树,还种了花草。河道的中间, 则顺河床修了一道分水墙,把上游来水分成两股,一股从分水墙北侧流向下游,一股流入分水墙南侧。分水墙的南侧,又分段建起了拦河坝,让河床形成一级一级的梯形,每一级就成了一个超大蓄水池,蓄水池的水蓄满后,就流到了下一级。
到了夏天,北大河风景带流水潺潺,波光潋滟,鸟语花香,成了人们休闲锻炼的好去处。每天早晚,都有许多人来到北大河风景带,顺着河岸向东或者向西,边欣赏路边的风景,边锻炼身体。
李光富从年轻的时候就有个习惯,每天早晨起床后,沿着北大河跑几公里。自从有了金河大桥,他每天的目标就是金河大桥, 一口气跑到桥下,再原路跑回来。高玉莲有时候也想跟着他跑步,但跑不到一半就跑不动了。高玉莲就在半路停下来,在河岸上溜达, 等李光富跑到金河大桥返回来,他俩再一起往回走。
因为经常跑步锻炼,李光富的身体像运动员一样健壮。有一年,城里举办迷你马拉松赛,有人鼓励李光富参赛,李光富也想试试自己的体能,没有犹豫就报了名,结果跑了第四名。过后,有人来找李光富,建议他加入他们的团队,到各地参加比赛,挣奖金。李光富没有答应,跑步只是他锻炼的方式, 从没想过用这种方式去挣钱,他只想有一个好身体。
李光富原先在国有企业上班,后来企业改制,李光富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哥们儿,拿出压箱底子的钱,凑在一起注册了一个公司, 做百货批发零售生意。他们的家底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几年时间,腰包鼓了,胆子也大了,眼光也放得更远了,他们试着做起了进出口生意,事实上主要是出口。本地盛产洋葱,品质也不错,每到秋天洋葱收获季节, 他们就下乡组织收购,整车发货到沿海港口城市,再卖到国外。他们还建了个脱水蔬菜厂,来不及外运的洋葱,就加工成脱水蔬菜, 照样赚外汇。
李光富常年忙于应酬,生活逐渐没有了规律,保持多年的跑步习惯也慢慢荒废了。李光富时常提醒自己,第二天要早起跑步, 但第二天却又懒得早起。尤其三天两头在酒店吃饭,李光富发福了,变得膀大腰圆,腆起了将军肚,体重也直线飙升。休息时,他会强迫自己去跑步,但跑不了多远就累得气喘吁吁,只好半途而废。
李光富一向身体好,一般的小感冒,基本不用吃药,扛一扛就过去了。那段时间, 他老觉得头晕,高玉莲几次催他去医院检查, 但他总是脱不开身。
那天,公司来了几个外地客户,李光富晚上陪客户吃饭,很晚才回家,是被人搀着送回来的,进了门倒在床上就打起了呼噜。李光富向来酒量好,很少有喝醉的时候,他那晚醉成那样,高玉莲就有些担心,特意问送他回来的司机,是不是喝了很多。司机说李光富那晚并没喝多少,可能是太劳累的缘故。高玉莲的心里稍微放松了一些。
李光富往常喝了酒,半夜都会爬起来喝水,还要上厕所。高玉莲熟悉他的习惯,就在床头给他放一杯开水。可那天晚上,李光富睡下后一直没醒来。高玉莲闻不得酒味, 每回李光富喝了酒,她就去另一个屋里睡。高玉莲半夜醒来,跑过去看李光富,发现床头的水没有动,他原样躺在床上,连身都没翻一下。高玉莲再也没睡着,她过一阵就去看一下。李光富一直睡得很死。高玉莲怕他出事,想给儿子打电话,又怕影响儿子休息。再看床上的李光富,鼾声如雷,睡得那么香。高玉莲又觉得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有点杞人忧天的感觉,李光富身体素质好,半夜不醒很正常,没必要大惊小怪的。
天亮后,李光富没有按时起床。高玉莲去叫他,叫了几声不答应,推了两下也没反应。高玉莲突然有了一种不祥的感觉,她赶紧给儿子打了电话。儿子赶到后,一看情况不妙, 就打了120。医生到来后,简单做了检查,就把李光富拉到医院送进了手术室。
好多天后,高玉莲想起当时的情形腿都发抖。李光富查出高血压两三年了,但他自己不太注意,降压药吃得丢三落四,加之那晚喝了酒,得了脑出血。幸亏出血量不大, 加之送医及时,虽没有危及生命,却留下了后遗症。
李光富在重症监护室住了几天,转到普通病房后,许多朋友都来看他,李光富想跟大家打招呼,却发现口齿不清,他自己也很颓废。家人和朋友们都鼓励他做康复训练, 孙子每天跟着奶奶来看他,小嘴甜甜地喊着爷爷,叫他快点好起来,好带着他放风筝。李光富鼓起一股劲,坚持做康复训练,语言功能逐步恢复,但一条腿总也使不上劲,走路得有人搀着,或者借助拐杖才能行动。
李光富在人前风光了半辈子,身体一下子成了这样,心理上自然接受不了,无缘无故就发火。家人知道他心里难受,他发火的时候,就默默忍着,让他自己慢慢平复。
李光富身子不方便,出门的时候,老伴就把轮椅推过来,李光富坐上轮椅,老伴推着他进电梯。到了楼下,李光富就从轮椅上下来,扶着轮椅靠背,自己推着轮椅往前走, 走一段,休息一会儿。李光富精神好的时候, 能推着轮椅走到小区外面。等他走不动的时候就坐进轮椅,让高玉莲推着他回家。
李光富的身体恢复得还算顺利,两三个月后,就能扔掉拐杖走路了,虽然速度还是慢, 走一段就要歇一阵。李光富走到哪里,高玉莲就跟到哪里,俨然成了他的跟班。
李光富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无论如何要在半年之内走到金河大桥。有了这个目标, 他每天都朝金河大桥的方向走,风雨无阻, 每天都强迫自己多走几十米。
儿子李鑫回家吃饭的时候,从高玉莲口里听说了父亲的心愿。儿子理解父亲,有空的时候,就来陪他走路,还把李光富走路的过程拍下了视频。
李光富每天坚持走路,每天都有进步, 他的情绪也越来越好。高玉莲有时候陪他走, 走着走着,就把高玉莲落下了一大截。高玉莲跟不上他的节奏,渐渐地便不再陪他了。
李光富越走越快,越走越远,离金河大桥便越来越近了。
终于,在离定下的目标还有最后一天的时候,李光富靠自己的双腿踏上了金河大桥。后来他跟人说,那一刻觉得自己仿佛获得了新生。
那是个春光明媚的早晨,滨河路上的树木开始吐绿,花草也发芽了。鸟儿们也在欢呼春天的到来,在树木间欢快地跳来跳去, 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李光富的心情也跟春光一样灿烂,他两眼望着金河大桥的方向,迈着稳健的步子向前走。
走着走着,李光富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 回头看,发现身后有好多人。在北大河风景带锻炼的人多,他以为他们都是散步的,便没往心里去,继续往前走。走了一段,他还是觉得不对劲,往常他来锻炼,总有人会超过他,为啥今天没有一个人超过自己呢?李光富开始纳闷了。
李光富离金河大桥越来越近,他的心情也越来越好,尽管身上出了一层汗,腿脚也有些吃力,但他默默给自己鼓劲,今天是最后的期限,无论如何一定要站到金河大桥上。五百米,三百米,两百米,一百米,五十米, 二十米……李光富一步步挪动身体,终于跨上了金河大桥。
李光富的心情是激动的,也是自豪的, 他想对着大桥高呼一声:金河大桥,我来了, 我战胜自己了!他突然发现,身后的那些人, 手里都举着拍摄设备,他们居然在拍他。李光富更纳闷了,他们为啥拍自己?
这时候,儿子李鑫从人群里走出来,快速来到李光富跟前,两眼闪着泪光,一下子搂住了父亲:“爸,您战胜了自己,您成功了。” 刹那间,李光富的眼泪汹涌而下,在儿子怀里哭得像个孩子。
原来,儿子把李光富走路的视频发到了网上,注解是父亲脑出血后的心愿,是要靠自己的双腿走到金河大桥。这段视频引起了不少网民的关注,许多人留言,希望李鑫坚持跟拍,最好做成纪录片,让大家见证他父亲的康复过程。
这天,当人们听说李光富的愿望快要实现了,都想目睹这个过程,于是默默地跟了上来。一些人,还在网上直播,吸引了数十万网民关注。
李光富对这一难忘时刻很是感动,为自己的坚持,也为大家对自己的默默关心。他发誓后半生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珍惜家人, 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年后,有人以李光富的励志故事为题材,拍摄了一部脑出血病人康复的微电影, 取名《父亲的心愿》。拍摄者找到李光富, 请他先睹为快。李光富看到一半就泪流满面了。他觉得这部微电影拍得很真实,也很感人。后来,这部微电影参加微电影大赛,获得了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