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稿电话:0431-81686158

TOP

郑珍山水田园诗对陶、谢的承继及其发展
2024-04-25 14:12:05 来源: 作者:赵佳银 【 】 浏览:1263次 评论:0
12.5K

   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陶渊明、谢灵运奠其基,其后的诗人亦多有涉猎,郑珍创作的山水田园诗数量可观,其学陶尤在田园,学谢尤在山水, 于继承之处又另树一帜。郑珍山水田园诗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在书写方式上开辟出新思路,对晚清以降之诗人有积极影响。

 

一、郑珍及其山水田园诗

 

   郑珍,字子尹,晚号柴翁,贵州遵义人。晚清学者、诗人,宋诗派代表。有清诗三百年, 王气在夜郎之誉。郑珍一生绝大多数时间栖居贵州,郑珍的山水田园诗涉及中原、异域风情、云贵川的山水田园风貌、黔地独特的喀斯特风貌和乡间生活等等。《游北湖, 怀昌黎公……祠昌黎于其上》(前集卷一) 中秧针麦浪水萦渠,山斗苍茫落照余。湖地四边今叱犊,昔年中夜此叉鱼。句写出大山外的新奇风光。湍急的江流对比黔北乌江和自家门前的乐安江,有前滩风雨来, 后滩风雨过。滩滩若长舌,我舟为之唾之景, 令人产生费日捉急流,险快胆欲懦。滩头心夜归,写觅强伴和。(《下滩》前集卷四) 的震撼。郑珍喜好登山览胜,所谓山川自古征蛮地,博得登临写壮怀(《晓登铜崖》前集卷三),贵州雄奇壮丽风光尽收其笔下: 扶舆灵秀各有分,贵州得此一朵云。蛮风万古吹不化,中有元气常氤氲。(《飞云崖》)。

   据郑珍自选诗集《巢经巢诗钞》及其部分未选入之遗诗统计,现存郑珍诗歌900 余首, 其中山水田园诗歌就占了近600 首。郑珍的山水田园诗另辟蹊径,自成一家,极具特色。他把黔地的绝景、奇景、美景图画般展示于其诗中,在诗歌创作上更是兼学各家之长, 能细心玩赏山水之美,把握不同特征,或因景启情,或融情入景,描绘出神形兼备的艺术画卷,创造了奇幻多彩的艺术境界和风格。 (黄万机《郑珍评传》)。

 

二、郑珍山水田园诗对陶、谢的承继

 

   郑珍曾师承汉学大师莫与俦、程恩泽, 但在诗歌学习方面却不拘时束,其山水田园诗歌转益多师而又能自树面目。既学陶渊明闲适自然的田园诗风和不拘于世的生活方式; 也仿谢灵运摹画山水之神韵,寄情山水之情操。

   (一)效陶的田园风貌

   郑珍善写西南农家田园生活,诗风轻松活泼,生活气息浓郁,有陶诗韵味。如充满着黔北农事特色的《播州秧马歌并序》以写实幽默的风格写黔地耕作农民,以秧马来提高劳动效率,并将农民使用秧马劳动时踏背立乘稳不危,双缰在手左右持……前马住足后马提,后马方到前又移,前不举后后不蹄, 转头前者后复驰。的姿态描写得生动有趣。《玉蜀黍歌》写贵州只今弥望满山谷,长稍巨干平坡陀苞谷,道尽食用之便并考据其历史。同时,郑诗蕴含浓郁的西南地域风情,《腊月朔,邻翁招饮……诗即依韵作》(前集卷七)写腊月末新年时节,邻居家杀年猪的风俗。乡亲们叫来左邻右舍一起吃杀猪饭,吃新鲜的猪肉,喝喝小酒, 分享一年收获的喜悦。指挥岂识拾遗贵, 村野何知虚礼为。一瞋一肘好颜色,柴门月出还遮持。是黔地人民热情好客的性格、率真和谐的乡村人情关系的生动写照。

   以狂歌痛饮的方式释放内心情感的行为, 是郑珍对陶渊明式生活方式的有意效仿。陶氏追求飡胜如归, 聆善若始……放欢一遇, 既醉还休(《酬丁柴桑》)的不羁处世方式, 过着中殇纵遥情,忘彼千载忧的生活。郑珍也感叹湘山树逾碧,人又老七日。若复不快饮,此日真可惜。直抒似昔一醉泯悲喜”“读经讲学仅写意, 不及饮酒终日醉。醉生醉熟总可怜, 心中了了无一事。(《重醉湘山寺》)的情感,尤其是在晚年历经坎坷后,其诗中多了自我排遣因素,诗境趋向凄清和哀愁。《和陶渊明< 饮酒> 二十首并序》表达诗人远离尘世的想法以及对天道的疑惑和思考。真襟苟会合,自信直不疑 是他对于自己的真性情得不到社会认可而屡遭挫折所产生的质疑。命运无常、年华老去, 当年少志横四海,夜梦负天飞的抱负和自信,在遭遇母丧后,更感萧条空枝上, 哀思暮忘归。天寒惨将雪,北风声不衰这一意象频繁出现,诗人自比笼中鸟 怨悔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追求功名,却一无所得。萧条的空枝、肃杀的天气、飒飒的北风所构成的悲凉凄冷意境,与此时诗人哀愁、悲凉的心境相互映衬。和陶诗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调侃,也映射出其晚年凄清、悲凉的生活和对清净安定生活的渴求。郑珍坚守违己献笑真难吾的原则和我吟率性真 的个性,多了些慨叹和无奈,少了些洒脱和自然。

   郑珍晚年外任教职,自言欲倡寡余和”“我生骨少媚,所如辄坎坷(《游石鼓书院,次昌黎< 合江亭> 元韵》),即闭门藏耻未可罪,违己献笑真难吾的性格不适合官场交游,为其实止求食出仕却自愧一饱宁必官。诗人常年为北上应试而远家,心中对家人常有愧意,只能尽力维持家人温饱——“身世难尽言,去去自努力。此举与陶渊明诗言饥来驱我去, 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 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乞食》) 类似。

   面对生存困境时,郑珍主动寻求外界帮助,却也不忘忧国忧民。与陶渊明之归隐不同, 郑珍田园诗歌则既能入乎理想田园生活之中, 又能时刻贴近社会现实,是一种追求大同社会的田园诗风格。总的来看,郑珍田园诗能够做到似陶而又非陶的成就,在于他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追求,田园生活题材受人关注自陶渊明始,陶诗之浑然天成主要是由于诗人独善之志。而郑珍所处的晚清是中国古典诗歌集大成的时代,作为一名儒生,博学且对儒家孝廉”“民本等思想的恪守深刻地影响了其诗歌创作,因此其山水田园诗中有人也有情。

   (二)学谢的山水特质

   郑珍长期偏居西南一隅,山山水水自然也是郑珍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内容,山水诗中求新求异与取景经营颇得谢灵运之韵味。《北洞》根据行踪来组织多重景物,先仰视洞穴吐吸白玉虹的奇崛,再俯视江水小口嵌玻璃 之状,接着细叙洞中特点,最后用不受拘束的视线来透视全局,其《云门墱》《飞云岩》亦然。郑珍仕途不顺,将目光转向大自然, 却并非把山水和官场对立,而是自然咏叹和抒发喜爱之情。郑珍山水诗中少有做官与隐退的矛盾心理,因为他是真正的仕途不遇。晚清科举采取僵硬的八股应试,郑珍《完末场卷……揭晓后因续成之》中谈道:梦醒见题纸,细摩压折平。功令多于题,关防映红青。文字如榨膏,槷急膏亦倾。卷完自嗤笑,此又虫语冰。安知上钓鲇,突作掉尾鲸。自视此穷骨,何让棱等登。细数科举规章制度之烦琐,选官以生硬八股制文和个别考官喜好作为评判标准,忽略文人才华和独特性。郑珍用讽刺的口吻,说自己所作之文是虫语冰,即不符合考官评卷标准,不如只知道科举八股的迂腐大夫。在会试过程中, 郑珍和莫友芝闭门复习备考,其他考生却忙于奔走拜谒高官名人,众人见郑莫二人没有动作,反突显自己庸俗不堪,进而讽刺郑、莫虚伪做作。在看清现实之后,郑珍深感理想破灭。但郑珍还记得母亲我一年每日三炊,每夜两繀……头不暇梳,衣不暇补,方挪得尔去读书。尔想此一本书,是我多少血汗换出来,焉得不发愤!很多个夜晚,母亲一边纺纱,一边督促儿子挑灯夜诵。《题黔西孝廉史藡洲胜书六弟秋灯画荻图》一诗中描绘了这一动人情景:平生我亦顽钝儿, 家贫读书仰母慈。看此寒灯照秋卷,却忆当年庭下时,虫声满地月上牅,纺车鸣露经在手。以我三句两句书,累母四更五更守。 相比谢灵运从小衣食无忧的生活,郑珍孝顺, 也懂得生活艰难,晚年丁母忧之后,郑珍出仕热情大减。因此,在仕途方面,郑珍显然要比谢灵运更加洒脱,故其山水诗歌,是以平视眼光观赏大自然所生发的最纯朴的情感。如果说谢灵运是将山水视为玄理,那郑珍便是真正把山水作为审美对象进行创作的。

   与谢灵运为独善而自然返归山林不同,郑珍山水诗还将家国情怀与激流险滩联系在一起。谢灵运一生仕途偃蹇,遂将避隐山水作为仕途失意的反抗方式。而内心对高官厚禄的生活并未忘记,这种矛盾心理使其山水诗成了玄言的尾巴。《登池上楼》作于景平元年(公元423 年)春,谢灵运久病初愈,精神大振,登楼操笔,尾联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表达将要抛弃尘缘牵虑, 持操隐遁的决心,同期作品《郡东山望溟海》亦如此。谢灵运的山水乐趣,伴随着门阀大家族衰落后的不甘和贵族的傲气,以俯视姿态来玩山看水,写山水也写自己,隐含着伤感和悲愁。谢诗知音难遇的悲叹中有不被重视和尊重所引发的抱怨,少有民胞物与、为民安世的情怀。

   郑诗却并非为逃避现实去摹山画水,而是时刻关注生活在这西南边缘山水中的平民百姓。《江边老叟诗》云君自贵州入湖北, 贵州多山诚福图。任尔长江涨上天,不似吾人生理窄。官家岁岁程堤功,而今江身与河同,外高内下溃尤易,善防或未稽考工…… 洪波为患尚未已,老骨究恐埋鲛宫。听翁此语良太苦,请翁遂止莫复语。太平不假腐儒术, 吾亦盱衡奈何许。细雨苍茫生远悲,廿年欢悴同一时。谁欤职恤此方者? 试听江边老叟诗。以老叟眼光看黔山黔水,借老叟之口谈水患无情,短短几句蕴含着丰富的社会背景信息和郑珍对百姓生活的同情。黔地大山在郑珍笔下,既具有独特的风貌和艺术感染力,又寄托了自我的情志,成为其文化人格的隐喻性符号。晨登打铁关,下见拉帮塘。行至拉帮见拉当,虚空鸟道四里强,路若壁挂百盘肠,人行如狗尽日忙。落日盘江出脚底, 仰视早行鼻尖耳。我投旅宿惫欲死,担丁舁夫更何似?把杯大笑何所图,下山且尔归何如?山妻徒忆知得无?(《自郎岱宿毛口》< 前集卷三>)诗以另一种笔法写出了贵州地无三里平”“十里不同天、交通不便、行走艰难,不亚于难于上青天之蜀道的景况。全诗以方言俗语入诗,以白描的手法,写攀登的是虚空鸟道,其路仿佛是挂在石壁上的百盘肠人行如狗攀爬了一整天, 方能到达山顶,一句落日盘江出脚底,仰视早行鼻尖耳,既见美不胜收之情境 ,亦夸张地描述了山道之险之难。可贵的是诗人在此并未就山描山,而是写了在自己疲惫欲死之际,想到了更加艰难的担丁舁夫 把杯大笑更是表达了历经艰险胜利后的自豪感。可见,郑珍山水诗向人们展现了蛰居于大山的黔人眼中之异域风景和人文情怀, 也展示了贵州雄、奇、秀、险独特的山水风情, 从而使其山水诗成为中国诗史上的一簇奇葩。

   总的来看,郑珍山水田园诗学陶尤在田园,仿谢尤在山水。其自树面目之处在于多样的诗风和博学的儒家学者之人文情怀,以及笔下壮丽奇特的西南山水田园风光。

 

三、郑珍山水田园诗风的发展

 

   郑珍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歌, 在继承陶、谢等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又收入西南瑰丽奇特山水众貌。于新奇描写中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山水田园诗风。其山水田园诗在不同时期所呈现出的冷暖意象和色彩有一定差异,力求以景结境,以境衬情,诗中色彩与复杂心境的错位,营造出了令人惊叹的效果。

   郑珍山水田园诗歌中有着和暖凄冷两种色调,色调可以指画面中的视觉效果, 也可以指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冷色调一般包括蓝色、紫色、青色等,这些色彩往往带给人们冷静、惆怅、迷茫等情感。而暖色一般有红色、黄色等,这些颜色从视觉上引起人们的喜悦、欢乐等情感。郑珍早期诗歌以暖色调为主,如郑珍去贵阳乡试期间,于考棚外北门茅屋所作《出威清门绕城而西村景可爱》郭外自然好,不谓过所怀。久与村野别,顿觉耳目开。冈峦有登陟,渫沼亦萦回。荷芰夹田径,瓜壶盖茅柴。清风偶然度, 绿影不可揩。久行不逢人,俯仰兴转佳。白云澹晴色,草树阴徐来。念我巢中居,延企西城隈。”“村野”“冈峦”“清风”“绿影”“白云”“草树等意象,读来令人顿觉耳目清新, 心情舒畅。《晓行溪上喜而吟》直接刻画出庄稼在一场及时雨之后的生长复苏状态,侧面写出农民的生活日常,语言明朗爽快又率真朴素。还有写自己闲适,悠然自得的心境如安步踏喧阳,松冈更柳塘。溪山为我好, 花鸟使春忙。欲就观垂钓,因行过石梁。问鱼浑不应,心迹两茫茫。(《安步》)等。这些诗中体现的暖色调可谓郑珍早年和暖心境的映射。

   到了后期,随着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 郑珍经历了诸多坎坷。父母、恩师的相继离世,爱子的早夭,仕途不顺,社会动荡所导致的颠沛流离以及巢经巢书斋被毁等给他带来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打击。其山水田园诗中冷色调占据了主流。郑珍作于赴试途中的《出门十五日初作诗黔阳郭外三首》(其一) 叙述因偶见路上田园景色而勾起对家中生活的回忆,远离家人的伤感也在苍凉的景色中不觉涌上心头。再如《忆午山》中黄叶、苍松、灰砾、老坟、白发、暗草等意象晦暗无光, 给人一种肃杀、悲凉、凄惘之感。石林裹曲径,上下绿苔湿。啾啾无母雏,饥守林根泣 (《紫竹亭》),明月上冈头,绿堕一湖影。来往不逢人,露下衣裳冷。(《桐冈》)两首诗表达的意境都显得清冷、伤感。

   郑珍山水田园诗还喜用色彩修饰意象, 有意借助联想、色彩字词重组和情景交融等手法,增加诗歌字词间的理解难度,进而引导读者思考其中意味,更显其感情的沉重和复杂。在其前期诗歌中,色出现10 次, 色出现6 次,意象出现三次以上的有风、花、山、雨、树、农田、鸟、云等。后期诗歌中,意象出现较为频繁者,如苍松、破屋、酒、菊、瓜豆、老妇、宿雨、鸡,等等,红色和绿色色彩较多,而意境却较前期苍凉、惆怅。这实是郑珍在以乐景写哀情,《厂山晚望》天青凉凉山暮环,馀映未尽血殷殷。碧云四合旷无底,白鸟一双归正閒。雪岭寒光荡东爨,夜郎远影连西蛮。荒冈插脚竟何事,风土岁时俱可还一诗中的晚霞(余映)、碧云、白鸟这些常人看来鲜明、清丽的意象, 郑珍却用凉凉”“血殷殷”“旷无底等词来形容,呈现出凄清、荒凉之感。在颈联更是笔锋一转,引出了雪岭”“寒光”“西蛮等清冷无光的意象,将一幅晚霞余晖图描绘得情调凄冷,读来寒冷浸骨。除此之外, 诗人还利用感官色彩与情感色彩的强烈反差, 来表达自己的复杂心境。如《度岁澧州寄山中四首》是诗人与莫友芝正月参加会试,路过湖南澧县时,回忆起家中亲人所作,卯卯今夕乐,乐到不可名。不解忆郎罢,但知烧粉蒸。守岁强不卧,喧搅至五更。班班稍解事,针缕亦略能。头试活莌花,安排拜新正。章章小而娇,其舌甘若饧。亦知岁已尽, 向母索珠婴。”“卯须张飞胡,章也称鹘靘。还应蔑黄竹,预办虾蟹灯展现了一幅温暖和谐、子女和乐的景象,其中迸发的是父亲对儿子郑知同、女儿班班和章章的喜爱。而此时诗人实际处境却是今宵此一身,计集几双泪,只能空叹慈祥喜渊明”“青袍误愚我。其山水田园诗中两种色彩的交错, 正是将诗歌之韵外之致,言外之旨,通过意象色彩的选取和变幻,发挥到了极致, 将诗人在面对美好田园景色、生活时,内心的复杂情感表现出来。

 

四、结语

 

   “独特的言语组织和文体特色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只有在具体的作品中,在特定的文体或言语组织中,风格才得以展现。在这个意义上,言语组织和文体是风格的载体。郑珍山水田园诗歌意象和意境的变化, 最终导致其山水田园诗风的前后差异,即由和暖苍凉的转变。所有的诗人本质上都是母语的书写者,而母语中又蕴含着诗人成长的家庭经历和地域特征,郑珍的山水田园诗也是如此。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shenhuagxx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钱锺书《围城》中的语言艺术研究 下一篇浅析柳宗元《江雪》中的山水美学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