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稿电话:0431-81686158

TOP

“诗骚传统”与杜甫“诗史观”的形成及创作呈现
2024-04-11 15:14:44 来源: 作者:丁孟丽 王善艺 【 】 浏览:790次 评论:0
12.5K

一、引言

 

   “诗骚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绵延不绝的优秀精神。一经形成,便由于其丰富的思想性以及多彩的艺术性在民间传唱。汉代重视儒家学说,将人才选拔与其密切联系, 《诗经》《离骚》便成了这些渴望报效祖国的文人士子所必读的书目,而这也为诗骚 的经典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杜甫作为传统的儒者,在历史上有诗史”“诗圣之称。杜诗集大成之性质为后世所公认,宋代苏轼说:子美之诗,退之之文,鲁公之书, 皆集大成者也。①国步之艰难,生民之疾苦, 个人之困厄,尽收笔底,爱国之情,跃然纸上。而其在接受诗骚传统的观念下,记录了庙堂之上、市井凡俗在朝代盛衰转变时的真实情况。杜甫诗史观的形成也正是基于他对诗骚传统的接受与超越。

 

二、杜甫对诗骚传统的接受及诗史观的形成

 

   杜甫生活于繁华的盛唐与颓败的中唐之间,见过盛世繁华,也体味过贫困落败,在此过程中,支撑他高远志向的是儒家正统思想。儒家思想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的哲学思想,它倡导的仁爱和谐中庸之道 的理念,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杜甫秉承儒家传统理念,在古诗文中吸收养料。他对古诗广搜博取,并无后世诗人的门户之见。元稹曾评价说:昔人谓其上薄风、骚, 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千古以来, 一人而已。

   作为一名集大成的诗人,杜甫继承前代文学遗产,并且博采古今作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主张转益多师,清代管世铭评价:杜工部五言诗,尽有古今文字之体……可谓牢笼众有,挥斥百家。③ 其中一以贯之的是诗骚传统,如在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陶谢不枝梧,风骚共推激等诗句中,都能探寻到线索。从《诗经》《楚辞》到初唐诗人,都是其学习与继承的对象,其渊源之深广,其他诗人难以望其项背。当然深究内容思想,诗骚传统仍旧是古代各类文学的主要内核, 可见此等文学传统不自觉地映照在各朝士人的精神生活中,对于杜甫来说,亦不例外, 他更是坚定地持守历史文化传统,在此基础上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但理想与现实在他这里始终无法调和,由此众多理想只能如屈原一样在诗歌中流露,因而越是晚年,越将诗歌作为立身行事的依托。杜甫描述屈原:窃攀屈宋宜方驾。宋代诗人李纲将其比拟屈原:风骚到屈宋,丽则凌鲍谢。杜甫诗歌颇继承了《楚辞》的艺术手法乃至思想情感等。仇兆鳌的《杜诗详注》中,涉及杜诗引用《楚辞》的有329 处。杜甫《梦李白二首》中有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一句,清代作家沈德潜评点说:点缀《楚辞》,恍恍惚惚,使读者惘然如梦。 以及李杜多缥缈恍惚语,其原盖出于《骚》。 沈德潜指出屈赋与杜诗,其精神实质是相同的。

   杜甫诗歌融合其他文体之长而最终归于诗歌,支撑他架构如此宏大诗意的即是诗骚传统诗骚精神在杜甫这里通过诗句艺术创作上的展现,融入了诗词文化当中。作为唐代承前继后的现实主义诗人,其创作内容包含了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如同《诗经》中所隐含的万物一般,用平和优美的语言描写自然灵动的景物,以此抒发感情之深意,体现中国古代文化魅力。另外,他的诗歌更是如同《楚辞》一样,风格多样、立意新颖,而其中不变的是杜甫真切感人的情感, 赋予诗句最为持久的内在感染力,丰富中华诗学文化的内涵。

   杜甫对诗骚传统的接受,以及他飘零破碎的经历,使得他的诗作中留下了历史变迁的痕迹。他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胸怀构建出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离不开缘事而发精神的指引。重史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来不可忽视的传统。录史者需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上,以的眼光来捕捉事态。如孟棨《本事诗》所写:杜逢禄山之乱,流离陇蜀……故当时号为诗史后宋祁在《新唐书·杜甫传》中亦称: 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 世号诗史④遂以诗史称杜甫的纪实性作品。诗缘事的观念依附于他文学创作的发展脉络之中,作为正统儒者的杜甫, 从他自小接受的教育,以及家庭的风气就可以探得线索。如杜甫就曾写下:吾祖诗冠古。 以及诗是吾家事。⑤这样的句子。

   杜甫诗史观的形成也离不开他漂泊无定的经历。杜甫于战乱中用诗歌记录其流离陇蜀的生活经历,这种具有纪实性质的诗歌,发展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的重要诗学概念,诗史便成为唐宋人对杜甫诗学成就的礼赞。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长安沦陷, 杜甫困居城中,目睹离乱现象,感慨伤怀。在此,杜甫写下《后出塞》五首,借幽州逃卒之口,描写禄山将叛……上破国而下覆宗⑥记录了盛世大唐是如何走下坡路的。而这也是杜甫被称为诗史的重要依据。因为时局不稳,杜甫辗转于各处,看遍世间苦难。对底层人民有着浓厚的同情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歌揭示社会的矛盾,反应内心的冲突, 也凸显着其政治抱负和主张。其诗反映的丰富社会生活内容,为后来唐朝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诗歌是他生活和内心的反映, 也是时代和社会的写真,二者在艺术上得到高度的融合。在平铺直叙的历史事件面前, 杜甫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现实,将浓厚的情感融入诗句当中,由此迸发出强烈的情感, 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诗史观诗骚传统的融合及创作呈现

 

   “诗史体现了诗歌对历史的记录,在漫长的中国诗歌史上,杜甫是创作此类诗歌的里程碑式人物。然支撑杜甫如此行文的, 离不开先秦时期的两部经典《诗经》和《楚辞》,正是因为此二者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的典范作用,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渗透于文人创作之中。诗骚传统成为历代文人士子不断去解读和接受的思想。杜甫基于对诗骚传统的接受,又结合自己的经历为诗学历史留下具有文学价值的诗史观。杜甫身上体现出了诗史观诗骚传统 的融合,并将其以别样的面貌呈现在文学作品中。

   在《诗经》当中我们就已经能够洞察到诗史同构的要素。《诗经》中的作品虽篇幅短小,但是对于今人研究两千多年之前人类生活、情感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以说《诗经》记载着先秦时代文明发展的历程, 折射出先秦历史发展的轨迹,展现了一幅先民生活的风俗画。杜甫秉承《诗经》写实的风格,以及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如实地反映历史重大事件,这种诗史同构的创作方式,使得杜甫与《诗经》的联系更加深刻。《诗经》中所崇尚的风雅精神在杜甫这里不仅得到了接受,更是被发扬光大。唐人樊晃曾推尊杜甫为当今一人,他认为杜诗乃大雅之作。白居易也说道:索其风雅比兴……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可见风雅精神占据着杜甫诗作的主要思想,在宋代,孙仅评价杜甫为:风骚而下,唐而上, 一人而已。自宋代之后,风雅”“风骚 等词语也成为评价杜甫的词语。杜甫的诗歌亦如《诗经》一般反映人民的普通生活,揭示出时代的内涵。诗言志的概念自《诗经》开始便代代相传,是历代文人创作时所遵从的理念。而杜甫用赋体首先展示诗史精神,并在诗中融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另有对统治者的讽刺,如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杜甫发自内心希望统治者不要忽视黎民百姓的生活疾苦,能够听取最底层的声音,改善人民的生活。

   杜甫与屈原有着相似的身世,他们都经历过王朝盛衰的过程,见证过黎民百姓生活的苦楚,他们也曾高居庙堂,更是见过朝堂蛀虫对国家的危害。屈原以香草”“美人 的比喻、夸张的手法和瑰丽的语言艺术,在看似浪漫的文字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美政的主张。反观杜甫, 他则是在继承《诗经》现实主义思想、诗言志诗学理念、以及屈原《楚辞》思想内涵、艺术手法之下,用更加现实的笔法,将个人遭遇写入诗歌中,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声音。

   屈原的美政理想为杜甫乃至历代文人的创作提供了典范。杜甫秉持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深沉的爱国精神,写下了大量爱国作品,流传千古。北宋爱国将士李纲评杜诗 诵其诗……然后知其语之妙也。可见杜甫的爱国情怀,这种仁民爱物的思想, 沉郁顿挫的风格在宋代被继承。陆游终生爱国忧民,直至临终还著诗但悲不见九州同 希望恢复中原;文天祥一生敬仰杜甫,在其诗前自序中写道:但觉为吾诗,忘其为子美诗也。杜甫诗中的爱国精神一直被世人所赞扬,其以平民的身份感受社会忧患,以漂泊者的身份感受战乱流离和生存窘迫。用真实的笔法来描绘当时的社会。尽管他的政治生涯极其短暂,但在诗骚传统的价值观指引下,他始终保持着朝官的痕迹, 始终如一地用儒者的身份来要求自己,关注时事,在这方历史空间中寄寓盛衰情怀。

 

四、结语

 

   “诗骚传统既包含着个性情怀,同时也指向了对集体价值的追求。杜甫诗史观 中的录实抒怀、寄情家国等精神与诗骚传统的群体关照、个体体验等思想一脉相承。两者的结合使得诗史观既有史的价值, 注重写实,但同时也沉淀着深厚的爱国护民情怀。既让诗史观意蕴深厚,更是对诗骚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诗骚传统作为中国文学精神的价值归属,在时间纵向上贯通整个文学史的发展,在创作横向上覆盖诗、文、词、戏曲、小说等各个文体,五经 之首的《诗经》,集部之首的《楚辞》开创了两种不同的文学范式,但二者所呈现的精神是合流的。给予了后来文学发展深厚的精神养料。杜甫极大地继承并发扬了《诗经》特有的诗学观,并将其与诗言志的文学观念完美地融为一体。杜甫被誉为诗歌史上的集大成者,以儒者的情怀来兼顾天下。杜甫坚持的人生理想离不开诗骚精神的指向,他在对诗骚传统接受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在时代的基础上用诗歌来记录历史,其诗史观承接诗骚传统的精神源流,不断融合发展,使得唐朝诗学文化攀上又一个高峰。

 

注释:

①陈师道.《后山诗话》引,《历代诗话》本, 中华书局,1981 年。

②仇兆鳌.《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 2015 年。

③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郭绍虞.《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年。

④刘杰超.《驿城新语》,北京:华文出版社, 2021 年。

⑤杜甫.《杜甫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1 年。

⑥仇兆鳌.《杜甫全集》,北京:中华书局, 1997 年。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shenhuagxx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浅析柳宗元《江雪》中的山水美学 下一篇比、兴与歧义:再读《卫风·伯兮..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