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稿电话:0431-81686158

TOP

唐五代民间词叙事艺术研究
2024-01-24 09:14:46 来源: 作者:孙子玉 【 】 浏览:218次 评论:0
12.5K

一、引言

 

   唐代是词的滥觞时期,早期已经有许多文人尝试创作并有所成就,但同时民间词也在蓬勃发展,并通过教坊的兴盛、音乐的传播以及娱乐业深深影响着文人词的发展。早期民间词的内容丰富,反映了唐朝多姿多彩的市民生活。词与诗相比,具有天然的叙事性,这一特点在早期词作中尤为突出,后期随着文人词的逐渐发展演化,抒情性和艺术性逐渐增强,但是词作的叙事性依然重要,并且经由柳永、苏轼、辛弃疾、周邦彦等一众文人发展达到词作叙事艺术的顶峰。

 

二、民间词的叙事内容

 

   唐五代的民间词与文人词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内容,文人词是“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所以大多是“自合鸾歌”“偏谐凤律”的爱情词。但是民间词来源广泛、受众面广,所以内容相比同时期的文人词更加异彩纷呈。其中,有雄壮高昂的战争词、有细腻柔媚的爱情词、有记录行迹的纪游词等,他们以质朴的面貌展现了唐代广袤的社会生活,同时也展现了词在发展初期叙事艺术的成就。

(一)战争词

   唐五代时期的战争词是展现民间词叙事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厌弃战争、讴歌和平、哀怜百姓是关于战争文学的永恒主题,自古以来在诗歌中屡见不鲜。词作为“小道文学”,大多带有娱乐性,但其实民间词中亦有庄重严肃的战争词,表达慷慨豪迈的抱负和气吞山河的雄心,也部分地反驳了“诗庄词媚”词只吟咏爱情的说法。由它发展开来,再经由苏轼、辛弃疾等文人的增添与改造,在南宋最终形成了广为人知的豪放词风。比如《失调名》:“大丈夫汉。为国莫思身。单枪匹马枪排阵。尘飞草动便须去。无复进家门。两阵壁,隐隈处,莫潜身。腰间四围十三指,龙泉宝剑靖妖氛。手将来,献明君。”这首词表达了要为朝廷征战沙场,不惜牺牲自己以献忠心。这种抱负与辛弃疾和陆游不同,文人的战争词是王朝羸弱、个人蹉跎的激愤,渴望为国为民荡平贼子。而这首词是宣扬忠君爱国思想,更像是对民众的参军号召。它把战士的形象神圣化,凸显其高大,以此达到颂扬战争正义性的目的。还有的词与之相反,是以士兵的口吻声泪俱下地诉说自己悲惨的参军经历以表达反战的思想。《失调名》:“十四十五上战场,手执长枪。低头泪落悔吃粮,步步近刀枪。昨夜马惊辔断,惆怅无人拦障。”这首词颇有《邶风·击鼓》和《十五从军征》的现实主义风格。

   还有些词记载了大量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弥补了史料的不足,比如《望江南》:“边塞苦,圣上合闻声。背蕃归汉经数岁,当闻大国作长城,金榜有嘉名。太傅化,永保更延龄。每抱沉机扶社稷,一人有庆万家荣,早愿拜龙旌。”这首词写的是敦煌百姓起义归唐之事。这首词从两种视角切入,上片以朝臣的口吻传达皇帝对敦煌将领忠臣的奖赏,下片则以敦煌将领表达对大唐王朝忠心耿耿作为核心内容。这种在同一首词中完成叙事主体切换的写法使得词作的中心突出、情感表达连贯,展现了民间词的艺术水平。

(二)爱情词

   爱情词是早期词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人作爱情词香软温腻、柔媚动人不同,民间爱情词呈现出一种真挚自然的特点。而且许多民间爱情词是结合一些生活片段展开的,将经历与情感融合,使得作品更真实动人,情感更充沛。

   如《云谣集》中的《洞仙歌》,“华烛光辉,深下屏帏。恨征人久镇边夷,酒醒后多风醋。少年夫婿,向绿窗下左偎右倚,拟铺鸳被,把人尤泥。须索琵琶重理,曲中弹到,想夫怜处,转相爱几多恩义。却再叙衷鸳衾枕,愿长与今宵相似。”以闺阁为背景,以情人耳鬓厮磨的恩爱细节结撰女子对丈夫的离家以后的思念和爱意。

   还有一种爱情词的叙事方式是托喻历史典故,衍生故事与情感。如《云谣集》中的另一首《凤归云》,这首词托《陌上桑》的典故,通过自白的方式将女子的坚贞不屈体现得淋漓尽致,从自述清白家世到自身品格最后聘得良人,虽无整体情节的完整概述,但是通过侧面描写已经还原了陌生男子求爱,女子坚贞不屈拒绝的整个过程。虽然与《陌上桑》相比篇幅较短,但是也恰如其分地很好地化用了典故,并且在原典故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家世与教育的部分,字字铿锵,落地有声。

   大多数的爱情词也有一些以男性视角展现对女子思慕爱恋的词。比如《竹枝子》:“高卷珠帘垂玉牖,公子王孙女。颜容二八小娘。满头珠翠影争光,百步惟闻兰麝香。口含红豆相思语。几度遥相许。修书传与萧娘,倘若有意嫁潘郎,休遣潘郎争断肠。”以男子的视角叙写女子的美貌,以及对女子的爱慕,期许女子的回音。后期文人创作的爱情词不仅有大量相处细节的展开,也同时运用典故,叙述视角的切换、倒叙插叙的方式使爱情词叙事技巧更为完善,这些在民间词中都可窥见端倪。比如柳永就深受民间爱情词的影响,创作了大量反映底层女性的生活与情感的词,并且多种叙事技巧的引入,也使词的艺术水平大幅提升。比如《迎春乐》以男子的口吻设想对话相思的情人,与《竹枝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击梧桐》完整记述了词人与女子相识、相恋、分离、情变的过程,夹杂过去分别回忆和新别之后的牵挂,在顺叙中包含插叙。下片词人收到女子所寄之信而失落担忧,密集的情绪与上片周密的叙事相辅相成。爱情词的发展,在周邦彦达到叙事描写的顶峰,不再是时间上的层次叙述,而是发展到空间上的多维铺展。可以说,爱情词的发展一直延续着民间词的多种叙事技巧。

   (三)纪游词

   纪游词也是叙事词中的重要部分,主要以作者的行迹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景物和感受为主要内容。但是与文人词不同的是,由于民间词作者的身份不再拘泥于文人,所以摆脱了文人纪游词的宦游情节与不得志的苦闷,以不同的视角和身份展开,展现了作者的经历和唐代万花镜般多样的世俗生活。它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展现唐代民间生活群像,从小人物侧面体现了唐朝的帝国气度与繁华富庶。

   比如《苏莫遮》组词其作者大概是僧侣一类,写作目的就是为唐朝盛世而去五台山祈福,以方位和山路的上下段为切入点,先概述神奇灵异之征象,又分别描写各路段不同的景物和见闻,并且每一段都有对国朝和皇帝的祝福。这组词展现了唐朝的僧侣纪游场景,体现了唐王朝的盛世气度。

   有些民间纪游词展现的是旅途中的风景与波动的心境,但与文人词的郁结忧愁不同,它更多的展现了爽直活泼的艺术情趣。比如《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首纪游词专注写行船的过程,从起航到扬帆,并且运用巧妙的手法将心境和哲思融会其中。开篇写渔夫起船,风渐渐止,渔夫摇橹吃力,作者的微妙心境在于“觉船轻”与“是船行”,船缓缓漂流对抗水流的吃力感,让作者把关注点放在船行。下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山川随行船移动看似走来,最终点破这场误会“是船行”,但是这次的“是船行”与上片不同,是通过山川与船的相对位置来体现水流和风速的迅疾,体现船行的轻松与作者松弛自在的心境。而《浣溪沙》组词“浪打轻船雨打篷,遥看篷下有渔翁。蓑笠不收船不系,任西东。即问渔翁何所有?一壶清酒一竿风。山月与鸥长作伴,五湖中。”以渔翁为主人公,描写他任意西东的随性漂泊,与山月长风相伴的闲适,表达了对宦游的厌弃与对归隐的向往。而这种来源于吴地的民歌,也借由音乐的广泛传播深深影响了文人词的创作。

 

三、民间词的叙事手法

 

   由于民间词大多是流行于勾栏瓦肆、市坊街邻的音乐文学,所以它的叙事更多以直接展开叙事和双方互动展开叙事为主体,或是以联章体为绳索铺叙内容,或是以对话体互动展开叙事,或是以用典的方式将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再次演绎出来。它反映出词在叙事技巧方面生动多样的成就,为后世词叙事提供了多种范式。

   (一)联章体

   联章体是最常见的民间词的叙事方式,它起源于隋唐时期,到宋朝发展成普通联章、鼓子词、转踏、大曲、法曲五种。在它的最初发展阶段,主要是托于某个故事或者以展现民俗节庆为内容,以广阔的篇幅,繁多的段式突破了传统词字数的限制,展现了更多的内容与风貌,并为词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新的范式。

   如《五更转》五首,以更为单位描写七夕之夜随着时间的流逝,天象星辰的斗转迁移,与地上少女拜佛乞巧,奔走出游到最后抚琴弹奏,梳妆打扮的全过程,展现了唐代七夕节民间庆典的热情风貌与少女的真挚情感。

   联章体的手法在宋代文人词中也大有体现,同样是节庆词比如黄公绍《潇湘神·端午竞渡棹歌》将端午节划龙舟这一习俗详尽地描摹刻画,从开始写赛龙舟绿树成荫的环境到描写观众热情高涨的氛围,对赛龙舟层层铺垫,紧接着对赛龙舟从听觉、视觉两方面进行描写,体现赛舟之快如万马奔腾。并且作者又怀想到屈原的伟大志向与慷慨赴死的遗憾,将民间习俗与历史文化结合,使得词不再内容单薄,赋予词更深层的历史含蕴。在这组词的最后,作者写到杭州优美的风景与市民闲适的生活,突出了杭州地域独有的风貌。整首词在内容上继承了联章体的手法和描写对象,并将比喻、夸张、铺叙、视听结合手法巧妙穿插其中,兼具民间特色与文人内涵,历史文化与地域风光碰撞,展现出联章体在宋代发展的新风貌。

   (二)对话

   对话是一种常见于小说、戏剧文学的叙事方式,它能直白地展现故事情节与对话双方的情感,推动情节发展。这种形式在诗歌中较少有,然而在有些词中却有运用。比如《鹊踏枝·叵耐灵鹊多谩语》:“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整首词以喜鹊报喜的民间习俗为背景,喜鹊不仅承载着报喜讯的任务,同时也有“鹊桥”沟通姻缘之意。上片以妇人之口埋怨喜鹊叫声吵嚷,并没有带来丝毫喜讯,所以一怒之下把它捉进笼子。下片是喜鹊的申诉抱怨,怨恨妇人把它关进笼子里,同时转念同情妇人独守空房的处境,希望妇人的情郎速速归来,虽是喜鹊之语但何尝不是妇人之期盼。看似是对话实际是内心独白,对喜鹊的埋怨是对情郎经久不归的不满,喜鹊被妇人锁在笼子里的处境一如妇人心门紧闭独守空闺的凄凉。在对话与独白的碰撞中,情节的推移、矛盾的激化、形象的塑造都有条不紊地展现了出来。再比如《定风波二首》:“攻书学剑能几何,争如沙塞骋偻㑩?手执绿沉枪似铁,明月,龙泉三尺斩新磨。堪羡昔时军伍,谩夸儒士德能多。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波?”“征战偻㑩未足多,入市偻㑩转更加。三策张良非恶弱,谋略,汉兴楚灭本由他。项羽翘据无路酒后难消一曲歌。霸王虞姬皆自刎。当本,便知儒士定风波。”词作通篇以对话体的方式结撰,分别以武士和文人作为叙事对象,展现了双方彼此之间的不满与轻视,但是细读之,其创作背景可能是一个底层文人不满当时社会重武轻文的风气,意图在歌席酒筵间借助歌女之口发泄内心不满,虽然过于直白显露,但是这种生动活泼的写法是词作的一种重要叙事方式。它可能不是作者案头的有意构思,更多地展现了词体早期风貌,即音乐文学的传统。双方的对话可能是从讲唱文学形式借鉴而来的。它展现了词作叙事的更多可能,为后代词作提供了范式。

   (三)用典

   民间词的用典方法与文人词有很大不同,首先,它的取材大多来源于口耳相传的传奇故事、神话传说,而非古籍史料。其次,它的用典方法是以大篇幅铺叙故事,不似文人词含蓄地以词语概括,或点到即止。最后因为铺叙故事的方法和写作主体非文人的缘故,所以用典的次数不多,一般是一个典故贯穿整首词。

   比如这首《捣练子》:“孟姜女,陈杞梁,生生激恼小秦王。秦王喊俺三边滞,千乡万里筑长城。”又“长城下,哭声哀,喊俺长城一堕催。里半骷髅千万个,十方收骨不空回。”又“刃掩亮,雨濛濛,十个指头血沾根。青竹干投玄被子,从今以后信和藩。”这首词直接化用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并且把哭长城的整个原因与经过详尽刻画,从孟姜女做噩梦到丈夫远离家乡筑长城,再到孟姜女哭长城找寻尸骨,最后找亲人托遗嘱,完整的叙事情节展现了底层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四、结语

 

   词起源于唐五代民间,作为城市发展的产物,反映了当时音乐文学的成就和民间群体的情志,并以其战争词、爱情词、纪游词等丰富多样的叙事内容和联章体、对话和用典等多种多样的叙事手法深深影响到了后世的文人词创作,经由欧阳修、苏轼、周邦彦、姜夔等一众词人的发展,使得词在叙事和文采在宋朝达到鼎盛。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shenhuagxx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韩愈文学创新与中古文学转型研究 下一篇中国古代文学中语言意境营造研究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